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67章 制衡皇权

第667章 制衡皇权

可问题无论选择哪种,明良帝朱见清都感觉到自己对于沈忆宸萌生出一股惧怕,仿佛曾经的那些照拂教导都变成了一种假象,沈先生打倒曹伴伴就是为了独揽朝堂!
前者在民智未开的封建王朝,必然会遭致天下反对,站在道义大势的对立面。就算成功了,当沈忆宸没有了手中权势,一切都有很大概率死灰复燃。
“万民如何制衡朕?”
“也可以不需要。”
“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缺陷,那么就得对皇权形成制衡,允许朝堂中存在反对的意见。”
“唐宗宋祖同样晚年出现了昏庸举动,还有诸如唐玄宗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差点引发大唐亡国。”
明良帝朱见清确实天资聪慧,很快就理解了沈忆宸的意图,不过这也跟他常日的教导分不开。
不过这样也好,与其走到矛盾不可调和的决裂地步,还不如趁着明良帝年幼阶段,双方能深入谈论一下皇权的本质,说不定能扭转对方的观念。
本来明良帝朱见清就有些心绪不宁,此时更是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他抓起桌上的字帖狠狠撕碎,然后用力的抛向前方。
但要压制皇权退步,与百官达成共识,就得把内阁首辅的职位跟人剥离开来。就算没有“三杨”、沈忆宸这样的“权臣”担任,内阁首辅依然可以做到统御百官,决策军国大事,这才是真正的相权复兴。
只不过明良帝年幼,加之沈忆宸似有似无的去“挑战”皇权,做出一些先斩后奏的逾矩之举,来坐实内阁首辅身为朝廷首脑的独立决策权。
倒是沈忆宸很快就稳定下来,走到御案面前朝着跪在一旁的小太监吩咐道:“把屋内纸屑清扫一下,你就先出去吧。”
沉思良久,朱见清觉得自己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于是拱手向沈忆宸道:“还请先生赐教。”
“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制衡。”
这就是为什么,沈忆宸让商辂做这么多事情的原因,就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类和图书似事情我沈忆宸能去做,商辂同样能做到,亦或者再换一个内阁首辅,他还是如此!
面对沈忆宸露骨的询问,明良帝朱见清再度紧张的结结巴巴,想要解释或者说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可却无法做到成年人的虚伪。
“先生,难道这不需要朕同意吗?”
“需要。”
“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内加强集权颁行推恩令,对外封狼居胥灭国无数,他的赫赫战功给予了一个民族的称号,从此无论朝代更替吾等皆称之为汉人!”
沈忆宸给了一个简洁直接的回答,同时用着复杂无比的目光,直视着明良帝朱见清的眼神。
看着明良帝朱见清这副模样,沈忆宸挂上了一副温和的笑容,就如同以往来乾清宫讲学时候一样,语气轻柔的说道:“陛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臣与您说过许多前朝帝王的故事,以求做到以史为鉴。”
就在这个时候小太监走了进来,朝着明良帝朱见清禀告道:“万岁爷,沈元辅前来觐见。”
想要跳脱历史的周期律,那么就必须与明良帝本人达成放权的政治妥协,至少得在他心中种下一颗“制衡”的种子。哪怕以朱见清现在的年纪,可能无法理解沈忆宸的意图,总好过有朝一日的兵戎相见。
“陛下,您认为臣的存在,已经威胁到皇权的统治了吗?”
原因就在于明良帝朱见清心中,已经觉醒了“唯吾独尊”的帝王意识,自己很多凌驾乃至于僭越君权的行为,激发了皇帝本能的抵触。
什么?
“朕……记得。”
只不过这一次,明良帝心中却浮现出一种反感,自己身为帝王都还没有说话,为何臣子却可以指使宫中宦官办事。并且屋内没有第三人在场,万一再出现诸如曹吉祥那样的狼子野心之辈,天子安危如何保障?
沈忆宸不紧不慢的描述,让明良帝朱见清彻底的平静下来,开始思索着老师提出的问题。
听到这个词汇,明良帝朱见清www.hetushu•com•com愣了一下,这意味着举荐决定成为了既成事实。可问题是自己才是拥有决策权的皇帝,沈忆宸却用阁部大九卿的廷议来取而代之了吗?
“如果仿照阁部大九卿廷议的模式,从整个大明范围内推选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数百人,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廷议,赋予律法跟军国大事的最终决策权,某种意义上是否能代表万民的意志呢?”
沈忆宸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要呈禀的事情讲述了一遍,这番话听在明良帝的耳中,他脸上立马浮现出惊讶的表情。
事已至此,沈忆宸毫不遮掩的抛出了自己的“暴论”,他很清楚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与朱见清说出来,等到数年之后北伐结束,面对已经长大成人的皇帝,就不会存在今日这样的对话基础。
明良帝朱见清喃喃了一句,他终究还是没有太深的城府,把心中的不满给表达了出来。
听到“沈元辅”这三个字,明良帝朱见清手下意识抖了一下,一滴墨汁落在雪白的宣纸上面,晕染成了一个黑团,作废了这张即将要写完的字帖。
“始皇帝横扫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后世王朝大一统的基础,堪称千古一帝。可是他战后却没有做到休养生息,不听劝告苛政虐民,终至二世而亡。”
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明良帝随之而来的是感到一种慌张,沈元辅可谓是亦师亦父,这一路走来整顿朝纲匡扶社稷,乃是自己跟大明的股肱之臣,怎能这样去怀疑沈先生?
“先生,你是想要拜相,来制衡朕吗?”
一时间明良帝朱见清,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是直接呼叫侍卫进来问罪沈先生,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这句话视作一句无心之言。
乾清宫内,明良帝朱见清正在练字,不知为何这段时间他总感觉不时会有一种心慌心悸的感觉,只能通过练字这种方式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难道曹伴伴临死前的那句警告是真的m.hetushu•com.com,没有谁在权势面前还是个忠臣,连沈先生都抵御不住诱惑选择背叛朕吗?
还没等明良帝朱见清回话,看着他脸上那慌张无比的神情,沈忆宸就自顾自的询问了一句,同时嘴角浮现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已举荐?
面对这句话,沈忆宸同样愣神了几秒,他瞬间明白了为何皇帝在曹吉祥死去的这段时间里面,性情仿佛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与自己的关系也出现了些许生疏。
“没错,臣已经通告阁部大九卿出征事宜。”
沈忆宸认为真正的“相权”,应该具有以下必要条件,一是可以直接参对皇帝,拥有对于军国大事的议政权。第二点是拥有就文武百官的考核、任免、赏罚等检察权。最后一点便是不通过皇帝表态,拥有完全独立的决策权。
“先生前往边关作战,那内阁谁来主理朝政?”
小太监赶忙从命,以往沈忆宸过来给皇帝讲学,也是两人单独相处偏向于一种轻松的氛围。
“臣已举荐商辂商中堂,临时接替内阁首辅一职。”
为何古代诸多帝王,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却昏庸无道呢?
“那陛下您觉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昏庸吗?”
沈忆宸脸上那抹熟悉的笑容,让明良帝朱见清慌张的内心得到了安抚,点了点头应道。
明朝首辅这个职位其实细究起来,权力来源并不是职位本身,而是看谁担任这个内阁首辅。
到时候要么就是沈忆宸大权独揽,强行改革皇权体制,要么就是身败名裂,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
张居正来担任,权势自然丝毫不输于汉唐时期的宰相,完全可以用“相权”去约束限制皇权。可换一个人担任,就只能成为执行皇帝意志的工具,就好比明末崇祯时期,内阁首辅更换就跟走马观花似的,这种首辅配得上“宰执天下”四个字吗?
听到沈忆宸后面冒出来的回答,明良帝朱见清整个人都呆立在原地,古往今来除了那些准备谋逆的权臣,哪www.hetushu.com.com还有正常臣子敢于这样回禀天子的。
毕竟明良帝这些年下来,除了接受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还接受了沈忆宸那些来自于后世的先进思想。如果他能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民贵君轻”,日后就不必再上演一场师生反目。
当然,这些背后蕴藏的想法,沈忆宸不会跟商辂细说。交待完官场改革的方向之后,他便转身离开了文渊阁,前往明良帝朱见清居住的乾清宫,禀告阁部大九卿廷议的决策内容。
后者就没什么好说的,古往今来挑战皇权的传统下场。
等待时机成熟之后,那便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达成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协议,给华夏数千年下来不断膨胀的皇权,套上一副牢固的枷锁!
说实话他根本就没有问罪沈忆宸的想法跟打算,纯粹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开口质问,却引发了完全脱离掌控的结果。
面对这个问题,明良帝朱见清脑海中回想起先生曾经的教导,无法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来定义这些前朝帝王。
明良帝朱见清不可思议的反问一句,要知道沈忆宸可是堂堂内阁首辅,大明朝廷实际上的主宰者,怎会选择像个武将勋戚一样亲临战场。
“先生……朕……我……”
其实很早之前,沈忆宸与明良帝讲述西方故事的时候,就提过议会系统的存在跟意义。
“可是汉武帝晚年却沉迷鬼神之说,巡游各地挥霍无度,以至于民乱四起,单单关中流民就高达两百万之多。还听信谗言一手打造巫蛊之祸,导致太子自杀国之动荡。”
沈忆宸笑着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么多年对于明良帝的教导,终究突破了四书五经的传统儒家思维限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待小太监收拾完毕退出乾清宫,明良帝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道:“不知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说实话,他早就已经预测到,自己会有跟皇权统治产生冲突的那一天。只是沈忆宸没有想到,这一天会到来的如此之早,来的如此突然。
和图书沈……沈先生,无需……无需多礼……”
可能是长久下来对老师的尊重跟畏惧,让明良帝朱见清不敢对视沈忆宸的眼神,目光躲躲闪闪的偏向一边开口道:“那为何接替内阁首辅这样的大事,先生不禀告于朕。”
“越是达成各种文治武功成就的帝王,他们的威望就越高,满朝文武就越无人敢于提出反对意见。但帝王也是人,不可能永远不会犯错,往往当他们发现错误的时候,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别看沈忆宸现在权倾朝野,事实上他目前做出任何决定,依然要走票拟批红的流程,得到皇帝的最终拍板才算是程序正确。
“先生,你是说欧罗巴的议会?”
恰巧沈忆宸此时,没有等待小太监的回禀,直接迈步跨入了乾清宫的门槛见到这一幕。这一瞬间他与明良帝朱见清四目相对,两人眼神中都闪现出一抹意外跟惊讶,还是沈忆宸首先反应过来,拱手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明良帝朱见清毕竟只是十来岁的孩童,没有办法很好的掩饰自己慌张情绪,言语有些结结巴巴。
皇帝需要的是臣子请求同意,而不是事后告知!
看来曹吉祥的背叛,给明良帝朱见清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并且提前激发了他身为帝王的天性猜疑,以至于不信任身旁的任何人。
“是,沈元辅。”
当然,那时候沈忆宸仅仅当一个故事来讲述,并没有剖析权力划分等背后深层意义。结果没想到明良帝却记在了心中,立马就把沈忆宸的话语给对照上了。
“不,制衡皇权的不应该是我,而应该是万民。”
“沈先生,你要率部出征?”
“陛下,你有想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启禀陛下,北方边疆于少保发来急报,鞑虏各路出击千里犯边,意图对我大明边关百姓跟产业进行掠夺破坏。臣已经召开了阁部大九卿会议,决定立即派遣驻扎在京郊大营的兵马前往边疆,亲领诸部挥师北伐展开全面反击!”
“没错,正是议会。”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