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58章 证据俱全

第658章 证据俱全

见到这一幕,在场很多官员已经反应过来了,这并不是杨善对于沈忆宸的弹劾,而是曹吉祥发起了对沈忆宸的出手,否则不可能如此凑巧,是东厂番子押送着“人证”进来。
这种类似的场景,不仅仅是在承天门上演,左右长安门的宫卫守军,同样没有料到会有大批地方卫所军,奉内阁首辅沈忆宸之命入宫平叛。
听到杨善这么坚决,曹吉祥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弯下腰凑到了明良帝朱见清的耳旁说道:“万岁爷,杨都宪也是数朝老臣,他为人处世还是有分寸的,这般急切奏事定然事关重大,要不还是让他说说?”
对于沈忆宸轻描淡写的否认,杨善当场就暴怒起来,指着他咆哮道:“明良四年财部收入已经公布,岁入高达五千万两,国库怎可能没钱发放腾骧四卫的军饷!”
“还请大明皇帝陛下,给我父亲赤松五郎申冤平反!”
败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两人一同完蛋!
右都御史杨善这话一出,奉天大殿之内可谓是全场哗然,福建掀起十万民乱的贼首,沈忆宸居然都敢留他们一名,并且还收归麾下为期走私贸易。
话音落下,几名东厂番子就带着一名身穿和服的倭人进来。
另外看来随着改朝换代风头过去,邓茂七跟叶宗留两人警惕心下降了不少,居然在倭国九州道暴露了自己身份,以至于给曹吉祥抓到了这条线索。
感受着身旁众官员的疑惑,杨善心头浮现出一抹苦涩,其实他也是被曹吉祥逼迫没得选择。
赤松拓真痛哭流涕,活生生上演了一幕孝子情深,沈忆宸不知道对方是真的赤松五郎儿子,还是曹吉祥随便找了个人冒充的。不过能查询到这段往事,代表着曹吉祥还是有些能力,东厂番子自己以往小看了。
“要真论起人证物证,本阁部倒是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杨都宪跟曹公公两人结党营私,并且曹公公还豢养私兵妄图拥和_图_书兵自重。”
为什么非得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望着殿内文武大臣的反应,曹吉祥的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就如同沈忆宸这么多年步步谋划,想着这么除掉曹吉祥的手段一样。
“对了,你弹劾本阁部的腾骧四卫军饷问题,本质上并不是我中饱私囊,而是军费被曹公公给抽调走了,去养他那群从边关带回来的番将悍卒去了。”
“有了沈元辅跟倭奴互相贸易勾结的前提,我们不凡把思维给放开点,再联想一下当年福建布政使宋彰死于倭乱,又真的是如此吗?”
“沈元辅,人证物证俱在,岂容你狡辩!”
于是乎只能点头应道:“杨卿家,请讲。”
承天门仅有百余名宫卫,韩斌率领的山东卫兵马,足足有数千人之多。如果强行阻挡的话,无异于螳臂当车,绝大多数腾骧四卫的士卒,只能紧握手中兵器退到一旁,让开了一条通行道路。
只不过徐有贞碰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沈忆宸,杨善投靠的却是权阉曹吉祥,注定会沦为一颗棋子的命运。
经过这几年东厂的查探,还真让曹吉祥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福建平叛并没有想象中的彻底,叛军大多被收编入了福建为跟水师,另外还有一批人神秘失踪前往海外。
另外韩斌那边,也是谨记沈忆宸的谕令,只要对方不做抵挡,那么就尽量避免出现伤亡局面,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官宦生涯走到这一步,早年间各种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卑鄙举动,已经让杨善自绝于文官群体,这点就跟土木堡之变后的徐有贞是一个处境。
“臣要弹劾内阁首辅沈忆宸,挪用军费中饱私囊,以至于造成腾骧四卫出现闹饷动乱。”
战报能作假,战果却作不得假,当时以沈忆宸的权势,根本就不可能联合多部门伪报。
沈忆宸福建平叛的时候,明良帝朱见清都还没有出生,他对于这段和图书历史并没有多大印象。不过东南民乱波及甚广,这两年经筵也被讲师拿出来讲过,提醒皇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避免苛捐杂税导致的社稷动荡。
不过当轮到右都御史杨善上前表贺的时候,他开口说道的却不是什么贺词,相反神情异常严肃道:“陛下,臣有本奏!”
沈忆宸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直接否定了杨善的指控,邓茂七跟叶宗留没死又如何,前提是你得证明他们两个活着,还得证明活着的这两人是邓茂七跟叶宗留。
相比较之前的一片哗然,这次杨善把话给说完之后,整个奉天大殿可谓是鸦雀无声。能有站在皇帝面前参与正旦朝会的资格,毫无意味都是一群京师中枢的官场老油条,绝对不要怀疑他们的智商水准。
“并无此事。”
“赤松拓真,本阁部不管你真实身份到底如何,按照大明律污蔑朝廷大臣乃重罪,还是坦白从宽为好!”
“陛下,倭寇乃我大明之患,早在太祖年间就横行肆掠,臣在平叛期间顺带灭倭,乃天经地义之事,何来杀良冒功之功之说。”
站在台下沈忆宸无法给明良帝回应,身旁的曹吉祥又把话给说到这份上,朱见清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正旦朝会喜庆的名头,就把家国大事给放在一旁置之不理。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善再度转过身来,对于殿内的文武百官问道:“如果诸位同僚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当年沈元辅在福建除了平叛之功,还有一个灭倭的功绩,其中倭寇首领的名字叫做赤松五郎!”
这得多大的胆子才敢这么做,并且沈忆宸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难道说还真是大奸似忠,有什么图谋不轨的想法?
只见在沈忆宸说完这段话后,从奉天大殿门外走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正是御马监掌印太监王诚。同时王诚的手中,还拿着一叠厚厚的账本,里面记录着腾骧四卫的军饷发放。
想要凭借https://www•hetushu•com.com这点东西就扳倒沈忆宸,杨善心里面其实知道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硬撑到底。
“陛下,此人乃是倭国守护大名赤松一族的成员,倭名为赤松拓真。早在正统朝年间,赤松一族便跟福建乱贼叶宗留有过走私贸易,而幕后主导者正是沈元辅。”
什么叫做真正的人证物证俱全,沈忆宸这才是!
现如今曹吉祥自身已经被沈忆宸逼到了绝境,哪还顾得上什么杨善的感受。他要求的奏事实则为弹劾,目标直指内阁首辅沈忆宸,并且许诺成了杨善将成为下一任内阁首辅,得到宰执天下的权势。
说罢,杨善转过身去,朝着大殿门外喊了一嗓子:“把人证给带上来。”
换作是几个月之前,恐怕腾骧四卫兵马无论如何,都得拼死抵御一番。但是校场上沈忆宸的那番言辞,以及实打实的双倍饷银发放下来,让他们内心产生了动摇跟犹豫。
但是还没等到沈忆宸的回应,站在一侧的曹吉祥就已经开口道:“杨都宪,正旦朝会乃大喜的日子,有什么事情等日后再上禀吧。”
听到杨善这句话,在场众官员脸上神色各异,绝大多数是充斥着一股不解,想要奏事选什么时候不行,非的挑大年初一这个热热闹闹的朝贺仪,岂不是给人添堵吗?
奏事?
如果说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个选择还有犹豫的空间,在对方兵强马壮的基础上,想要做出抉择就很简单了,能好好活着没人想提前送死!
曹吉祥这么多年下来,同样处心积虑的收集着沈忆宸的把柄,就想着等到时机合适一网打尽。其中让他得知最有价值的消息,便是福建民乱的贼首邓茂七跟叶宗留,实际上并没有死!
“包庇乱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还请陛下严查!”
要知道当年这两人是同时出镇福建平叛,并且明面上互相配合的还算挺好,回京后双双得到嘉奖升迁。按理说有这份交https://m.hetushu.com.com情存在,并且以沈忆宸打造的“谦谦君子”人设,不至于做到落井下石这步吧。
今日正旦朝会,不仅仅是曹吉祥选定的出手时机,还是沈忆宸谋划好的动手时刻。
宫内跟宫外发生剧变的同时,奉天大殿内正在举行着喜气洋洋的正旦朝贺,文武百官跟各地藩邦使节,纷纷上前向明良帝朱见清说几段吉祥话,彰显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
换作是正统朝时期,这件事情曝光出来,可能真的会对沈忆宸造成致命威胁。现在将近十余年过去,时间来到了明良五年,曹吉祥还想要拿这段陈年旧事当做把柄,着实有些太过于天真了。
曹吉祥的这句劝阻,仿佛没有起到丝毫的效果,右都御史杨善依旧是一脸刚毅的回道:“陛下,臣要奏禀之事关乎家国社稷,还请准奏!”
“另外臣还查明当年福建民乱的贼首邓茂七、叶宗留等人,并未依律处斩,相反改名换姓前往倭国进行海外走私贸易,背后主使之人正是沈元辅!”
这段话看似有些绕口,实则却非常重要,疑罪从无!
说实话,能发现这根线,还得多亏了叛徒喜宁。当年沈忆宸宁愿违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都要果断把他给凌迟处死,让曹吉祥感到有些可疑。
只见就在这个时候,赤松拓真跪倒在地,朝着明良帝朱见清猛然哭诉道:“大明皇帝陛下,我的父亲赤松五郎并非倭寇海盗,他只是跟大明商人做着生意。是当时的沈元辅联合叶宗留,诓骗我父亲上岸合作,然后拿着他的人头杀良冒功。”
曹吉祥太想要把赤松五郎给打造成完美受害者人设,以至于连倭寇这层身份都想要洗白,军功这种东西可不是沈忆宸递上去就能被承认的,还得由各方来查验是否属实。
谎言的最高境界,就是七分真,三分假。沈忆宸只要抓住这七分真,那么曹吉祥就不可能凭借着三分假扳倒他,这个算盘打错了。
“现在叶和*图*书宗留跟邓茂七两人,占据了我们倭国九州岛屿,光明正大的与室町幕府足利家族大名做生意,他们根本就没死。”
消失的这批人,正是贼首邓茂七跟叶宗留!
到底是听从曹吉祥之命,严守宫门不放任何一人进来,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选择遵从沈忆宸代表的朝廷号令。
“沈先生,此事可当真?”
问题是杨善为人虽然不耻,但该有的圆滑跟情商还是在线的,直呼呼傻愣愣的那种官员,也做不了真小人混迹朝堂这么多年。
官场没有什么巧合的事情,福建布政使宋彰死的过于突然,紧接着便是传来了民乱平息的消息。以前哪怕朝中官员心生疑惑,也没那么大胆把这两件事情给串联起来,现在经过杨善的提醒跟逻辑补充,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仿佛跃然于眼前。
“还有邓茂七跟叶宗留两人活着,本官同样有人证!”
明良帝朱见清疑惑的朝沈忆宸询问一句,称呼依然是用着“先生”一词,很明显他是不怎么相信的。
“沈元辅一边与倭奴进行着海外走私贸易,一边兔死狗烹拿对方的人头领功,真是把对方的作用给榨的干净。”
“没错,这个赤松五郎,正是赤松一族当时的族长!”
“当时倭寇首级、兵器、甲胄等等缴获战利品,皆由兵部跟福建锦衣卫查验过,前往大明贸易的商贾,会带着这些东西前来吗?”
只见这个时候,沈忆宸嘴角却浮现出一抹淡淡笑容,用着平静的语气说道:“就一个区区倭人,就能算得上人证物证,杨都宪看来这些年阿谀奉承多了,已经忘却了自己右都御史的本职工作。”
高坐在龙椅上的明良帝朱见清,面对这突然的状况,下意识的朝着台下的沈忆宸望了一眼,希望能从先生这里得到一丝暗示。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站出来弹劾神情会如此难看,还是被曹吉祥逼迫所致。要真的能做到胜券在握,根本就不需要曹吉祥促使,他自己就会主动出击。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