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65章 挥师北伐

第665章 挥师北伐

沈忆宸自嘲的回应了何文渊一声,然后便摇了摇头道:“诸位在此事上就不必多费口舌,我意已决,必将率部亲征!”
“无妨,天气转暖运河冰封消融,可以通过漕运从河南、山东两地就近征调粮草运送过来,后续再由南方米粮补上即可。”
现如今这些问题,无论是定襄侯郭登,还是兵部尚书于谦,连提都没有提一句。原因就在于他们笃信,只要朝堂还是沈忆宸主政,那么这一切战争需要的物资,绝对不会少了分毫。
“大宗伯,有何高见?”
短短时间内于谦就做出来决断,从西边嘉峪关到东边的山海关,再加上辽东防线跟狭长的河西走廊,蒙古跟大明有着绵延数千里的接壤地区,如何能做到全面防守?
“诸位同僚,本阁部现在手中拿着的,是兵部尚书于少保刚从漠南蒙古云中城发回来的军情。酋首也先趁着初春积雪消融之际,就迫不及待的朝大明边关发动攻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用萧彝提醒,沈忆宸就已经考虑过后勤的供应。虽然目前科举大比之年缘故,会导致漕运出现运力紧张,但只要南方米粮不拖太久,完全可以支撑过渡的这几个月时间。
定襄侯郭登此刻就站在于谦的身边,他听这各方传来的军情奏报,神情有些凝重的说道:“看来是沈元辅准备挥师北伐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也先的耳中,他打算来个先下手为强。”
要知道何文渊可是沈忆宸的死对手,不止一次表达过对方的学说理念是歪门邪道,双方还曾在政斗上撕破过脸。只是碍于沈忆宸着实势大,文官集团目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这两年朝堂才算消停下来。
如果说沈忆宸仅仅是个蒙着文官皮的勋戚代表,那么于谦就是个拥有着汉唐“出将入相”属性的复古文官。他从来不畏惧战争跟出征,更有着背水一战的果决跟勇气,该亮剑之时绝不能退缩。
和_图_书就跟于谦跟郭登预料中的一样,沈忆宸对于他们主动出击的行为,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大明的将士永远不应该龟缩在整个长城防线之内,任由鞑虏去劫掠屠戮边境的百姓,寇可往,吾亦可往才是汉人应有的尚武精神!
“好,那本侯这就召集兵马反击!”
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不管北伐能否获得成功,谁都不敢保证沈忆宸能安然无恙。当年土木堡一战,多少公侯大臣埋骨他乡,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尸身,只能在故里设立一个衣冠冢。
“急报,漠南福余卫城跟朵颜卫城遭遇鞑虏进攻,有一处烽燧被突破,现大批鞑虏顺着缺口进入正在攻占马场!”
结果何文渊要沈忆宸留守京师,莫不是年龄大了头脑有些不清醒了?
“现在从嘉峪关到山海关,整个九边重镇防线可谓是处处烽火,并且鞑虏们奉行破坏策略,只求最大限度的摧毁,不求最大化的利益。很明显他们已经得知了挥师北伐计划,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消耗大明的战争潜力。”
听完沈忆宸的宣告,在场的阁部大九卿重臣,此刻都呆坐在座位上,一时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其实早在二月初一沈忆宸递交北伐奏章,众大臣心里都清楚明良五年出征在即,只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突然。
按照常理来说,沈忆宸离开京师,就是何文渊率领文官集团“大展拳脚”的好时机。继任者商辂个性温和内敛,不是搞朝堂政治斗争的料子,说不定能趁势来个“改天换地”。
反对沈忆宸学说是出于何文渊的毕生儒家理念,赞同对方执政同样基于此,其实何文渊没有变过。
“大明万里河山,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漠北一地,如今陛下年幼尚未亲政,家国大事皆由沈元辅把舵。不是本官不相信商中堂的能力,而是满朝文武唯有沈元辅可以掌控全局。”
hetushu•com•com如果是集中兵力正面决战还好,也先打着的算盘很明显是各路骚扰,尽可能多烧杀抢掠进行破坏,而不是攻城掠地。这几年九边局势相对稳定,百姓基本上都能安居乐业,军屯方面也得到稳定发展。”
“廖中书,以本阁部名义召开阁部大九卿廷议,同时号令驻扎在京郊大营的卫所军将士集结,告知他们准备出征!”
最后便是大明为了恢复战马数量,漠南蒙古的兀良哈三卫故地,建造了多个大型马场来源源不断的培育战马。以至于整个九边防线,早就不是当初那种蛮荒废弃之地,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短短半个时辰,阁部大九卿的主官们便齐聚在文渊阁大堂,沈忆宸此刻高坐在主位上,手中拿着于谦从云中城发来的军报,用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激动神情宣告道。
“报,嘉峪关彰武伯那边来信,关西七卫跟东察合台汗国十余万联军正在向东进发,整个西边卫所跟忠国公部严阵以待!”
“没错,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既然沈元辅已经决议北伐,那就没必要死板等到援军集结。目前西征军、宣大防线、辽东都司总兵力高达十几万人,足以跟也先的蒙古大军匹敌。”
“于少保,你想要全面出击吗?”
“没想到大宗伯,还有认可本阁部秉国之均的时候。”
“报!辽东广宁卫遇袭,有一批鞑虏骑兵在女真人的带领之下,绕过了广宁卫城直达辽河河套!”
“这一番突袭下来,恐怕九边会损失惨重!”
“沈元辅曾经说过,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去年连发了三枚大将军印,就是做好了全面朝鞑虏进攻的态势。只不过碍于冬季来临跟朝堂局势的变化,暂时把计划给推迟罢了,现在已经到了该重启的时刻!”
再加上沈忆宸征服草原的目标,从来都不是那种名义上的羁縻国土,而是想要实打实的推行郡县制https://www•hetushu•com•com度,永为大明汉地。这就避免不了大规模移民,各种政策扶植边关地区的贸易跟开垦发展。
“军情传递到京师这一来一回,再加上朝廷决断的拖延,恐怕整个九边防线早已损失惨重。时间不等人,吾等九边将士定让鞑虏有来无回!”
所以人是个复杂的产物,这个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沈忆宸执掌朝政这些年做了些什么,令大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何文渊同样看在眼中。
自古边境地区往往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只要局势稍显稳定,就由无数的商人旅队前来贸易,草原上急需大明各种盐茶铁器,而各种牛羊牲畜跟皮毛,转手一卖同样有着十倍利润。
以往做出这种重达决定,还得考虑朝廷各方面因素,比如会不会有文官清流跳出来弹劾扯后腿,会不会出现军费跟后勤的短缺,会不会克扣抚恤银让将士们心寒。
无数封调令,从漠南蒙古的“云中城”发出,这座城池是沈忆宸在漠南蒙古建造的五座卫城中的最大一座,名字来源于先秦赵国时期在蒙古高原设立的云中郡。
“鞑虏全部骑兵作战,我们靠着守是守不住的,必须进攻!”
“今日召开大九卿廷议,就是为了告知诸位同僚,大明北伐战略正式进入到执行阶段,并且本阁部将率部出征,由文渊阁大学士商辂暂代首辅之位,全权处置一切事宜!”
这份信任不是一朝一夕之间锻造的,是这十几年时间下来,沈忆宸对于边军将士以行践言的成果。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明很多卫所军将士,他们概念中已经不是为了天子而战,而是为了沈忆宸而战!
文渊阁大堂内安静许久,财部尚书萧彝才开口道:“元辅,南方民间船队正在征调,百万石级别的米粮采购也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大军出征仅靠通州跟辽东两座大仓提供补给,恐会存有隐患。”
于谦都把话说到这份上,身为和_图_书在边关打了一辈子仗的勋戚定襄侯郭登,怎会像个懦夫一样的畏惧?
站在值房门外的新任中书舍人廖凯,听到沈忆宸的命令立马拱手称是,然后急匆匆的通传下去,他心中清楚大明即将要风云际变。
定襄侯郭登反问了一句,虽然他在品阶上面要高于于谦,但对方才是目前整个北方防线的统帅,有着最终决策权。
礼部尚书何文渊这番话出来,让在场阁部大九卿众大员,很多人脸上浮现出一抹诧异神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唐时期,云中郡的故地便成为了安北都护府管辖的“云中都督府”。后来中原王朝全面收缩,西域跟北疆千年沦陷,整个安北都督府都成为了游牧民族的乐土,从此再无汉人的身影。
一方面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能让传统文官集团获得面子上的满足,减少在政务上面挑事的频率。另外一方面尊重这种东西是相互的,何文渊往往要考虑“投桃报李”,与沈忆宸达成很多政治上的妥协。
沈忆宸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萧彝一时找不到什么反驳道理由,不过就在此时礼部尚书何文渊却开口道:“本官认为沈元辅率部出征此举不妥!”
“留守京师,才能做到秉国之均!”
萧彝的能力沈忆宸是信任的,他相信中间不会出现什么岔子。
迂腐的理学家很多时候阻碍了时代的进步,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部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好比何文渊这种人,沈忆宸觉得他的思维方式,简直如同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不可理喻属于无法交流的范畴。
除了这些调令之外,还有一封奏章南下送到了京师,身处文渊阁值房的沈忆宸看到里面内容,当场拍案而起振奋无比的吼道:“战争开始了!”
景泰元年沈忆宸收复漠南蒙古,用“云中”来命名最大的卫城,某种意义上彰显了他的雄心壮志。“云中都督府”仅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整个“安北都和-图-书护府”,乃至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诞生!
哪怕时至今日,何文渊依旧不赞同沈忆宸选择挥师北伐,可这并不妨碍他劝说沈忆宸留守京师统筹全局。
如果这些成果被鞑虏尽皆摧毁的话,损失倒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会毁灭大明百姓戍边的信心。毕竟赚钱也得有命花,恢复到之前那种随时有可能被犯边劫掠的局势,谁还敢过来赚这份买命钱?
对于旁人的诧异目光,何文渊脸上神情有些复杂,其实他说出这番话的理由极其简单,那便是认可沈忆宸的能力,认为他留守京师掌控全局对天下有益。
“于少保那边已经发布号令,命忠国公石亨部西出,襄城伯李瑾部东进,定襄侯郭登部北伐,全面展开对鞑虏的反击。”
于谦是个文官,可是跟传统文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年京师守卫战期间,他硬是敢率领大军背城而战,这股血性绝大多数武将都做不到。
别说是非“沈党”的重臣,就连之前商议过的铁党萧彝,此刻都感觉有些贸然唐突。现在三月出头的时节,虽然草原上积雪已经消融,但是雪水跟雨水的浸泡下土地十分泥泞,非常不适合兵马行进跟大批辎重的运输。
对于萧彝,沈忆宸可以说话直接,但对于何文渊这位传统文官集团的领袖,沈忆宸这些年始终保持着“相敬如宾”的态度。
另外一个多月的时间,南方民间船队才刚刚收到征调通知,各大粮商的米粮还放在仓库中没有运到港口,哪怕海运再快一时半会也无法送到北疆。
沈忆宸现在能贵过公侯吗?
无数道军情消息从各方传递到兵部尚书于谦的案头,仿佛整个九边重镇全线大乱,任何一处边城都有鞑虏进攻的急报,让人一时间捉摸不透也先想要进攻的重点。
但在王振权势最为巅峰的时期,他却可以为了捍卫自己心中“王道教化”的理念,去站在权阉跟勋戚集团的对立面,哪怕革官问罪都始终没有低过头。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