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63章 北伐意义

第663章 北伐意义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哪怕沈忆宸自己也是如此,朝堂需要的更不是什么“圣人”,只要能做到扬长避短即可。
不过徐有贞搞出来这个合一社,着实让他感到有些隐忧,毕竟对方当年利用吏部考核党同伐异,做出了不少激进的动作,要是这个社团同样缺乏包容性,恐怕会在朝堂掀起不少风波。
萧彝的性格跟徐有贞是两个极端,用后世的词汇来形容就是不争不抢的“佛系”。也正因为如此,他能感受到徐有贞骨子里面的那种功利跟欲望。
没得萧彝回答,沈忆宸就主动告知道:“不是,山东卫跟福建卫兵马集结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出征塞外挥师北伐,只不过恰好遇到了曹吉祥按捺不住选择殊死一搏。”
另外就是明良帝朱见清,不知道是不是惊吓过度所致,那日回到乾清宫之后就发起了高烧,沈忆宸好几次觐见想要看望都被拒之门外。
说罢,萧彝就拱了拱手告辞,退出了沈忆宸的值房。
萧彝突然百感交集的回了这么一句。
“所以曹伴伴他变了。”
无关成败,在于信念!
明良五年正月十六,随着元宵节的过去,意味着整个新年时节的彻底落幕。
最后便是福建卫跟山东卫以及大明水师北上的这十万人,不过大明水师两万人马要操控战船,不会投入到北伐战斗之中,实际参与的仅有八万人。
沈忆宸开门见山的询问起钱财之事,如今大明钱庄、户部、财部三分,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部门来处理,他身为内阁首辅掌控全局,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于财政税收事事过问。
见到沈忆宸有些走神,萧彝犹豫了一下,还是警告道:“向北,徐尚书虽然这些年下来,能力跟功绩方面无可挑剔,但我总感觉他个性稍显极端,没有容人之量。”
除此之外,京师腾骧四卫跟五军营参与了曹吉祥叛乱,沈忆宸将把番将悍卒给分割出来,再配上罪责和_图_书更重的中层军官,组成一支三万余人的北伐军。
“合一社?什么意思?”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沈忆宸一直以来想要营造的氛围,那便是高层之间的权势斗争,不要影响到底层百姓的生计,把破坏跟损失降至最低。
“我知道。”
沈忆宸此次组织的北伐规模,其实已经超越了仁宣跟正统三朝,仅次于明成祖朱棣号称五十万大军的亲征。各路兵马分别为忠国公石亨率领的五万西征军,定襄侯郭登统帅的漠南蒙古跟宣大边军三万人,襄城伯李瑾统帅辽东军三万余人。
知行合一?
萧彝从未看到过沈忆宸的这一面,短暂的震撼过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担心是多余的。筹备了这么多年的北伐,根本没有权衡利弊的空间存在,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这份背叛,让明良帝朱见清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阴暗跟险恶,哪怕身边亲近之人也是如此。
这么多?
说到这里的时候,身居高位讲究喜怒不形于色的沈忆宸,脸上罕见流露出一抹狂热。
孙太皇太后安抚了一句,她知道这种事情有些难以接受,可这却是帝王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另外便是这些年徐有贞,确实在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大放异彩,朝廷岁入能高达五千万两之多,少不了工部多年坚持大兴水利的功劳。
沈忆宸心领神会萧彝想要表达什么,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取的“向北”这字,注定了日后北伐的宿命。
就算沈忆宸心胸坦荡,可实际动作摆在这里,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说辞。所以沈忆宸要用最快速度,制定好北伐的计划跟章程,让这十万地方卫所兵马北上边关备战。
“既然向北你心中有数,那我就不再多言,先行去筹备粮草之事。”
明良朝这四年下来,财政余额居然超过了三千万两,这还不包括户部管辖存量,以及大明钱庄合理范围内的超发。要真举国之力压榨一下,和图书恐怕能用于北伐的军费能超过五千万两,相当于大明目前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孙太皇太后没有料到小皇帝会问这个,不假思索的就回道:“当然,人怎会一成不变。”
叛军跟曹氏宗族的处置,沈忆宸同样信守了承诺,只诛杀了为首的百余人,其他被裹挟的士卒以及妇孺,通通选择了赦免。
元宵佳节终于通过了允许,不过相比较之前,朱见清很明显变得有些沉默寡言。想必曹吉祥这种亲密之人的谋逆背叛,对明良帝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明白了皇权的残酷性。
就在沈忆宸一门心思做着北伐准备的时候,太皇太后孙氏正在乾清宫照看着明良帝朱见清。要知道明朝已经接连几位皇帝英年早逝,如果算上太子的话那就更多了。
他毕竟不是成年帝王,更在乎利益而不是情感,曹吉祥陪着明良帝一同长大,很多时候朱见清把对方视为亲人一般的存在,却没想到对方要杀自己。
毕竟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发展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国家大事,只要没有到国之危难的局面,就不可能把科举的优先级给降低,谁敢下达这个命令必然得成为众矢之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等春暖花开整条运河彻底解冻,否则就得面临科举跟漕运带来的冲突。
处罚之轻,哪怕横向对比历代王朝都称得上罕见,也恰恰是没有扩大化,才能让京师乃至于大明百姓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否则单单八万五军营的叛军,沾亲带故起码就要牵连数十万人进来,新年期间恐怕京师半数百姓得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可问题是“门生”制度是明朝科举的根本制度,哪怕沈忆宸本人都因担任过会试总裁受益,他根本就没有权力跟借口去阻止合一社的建立。
“景纯,固守长城不是我们的边界,封狼居胥才是应该追求的武德!”
不过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沈忆宸的面前,那便是今年乃和_图_书科举丁丑科的大比之年。大明水师的海船运兵北上京师,还得承担着继续运兵前往辽东跟后勤保障的重任,分身乏术根本没有余力到南方转运粮草。
听到这个数字,沈忆宸都有些咋舌,要知道正统朝末年大明国库可以说是空空如也,经历过景泰朝的休养生息,最高峰也不过数百万两。
“这可能是我与英宗皇帝,最大的共同点了。”
人脉跟威望两大要素齐全,徐有贞成为社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文渊阁内,沈忆宸找到了财部尚书萧彝过来议事,既然官方的运力不够,那么就想办法征调民间海船的运力,尽量优先保证科举士子的通行。
断断续续接连半个月的发烧,让孙太皇太后万分紧张,生怕朱见清会出现什么意外。不过幸运的是,小皇帝身体经过这段时间休养,总归还是好转了不少,仅剩下精神不时有些恍惚。
身为帝王,这是必须经历过的过程,往往当一切都看淡之后,就会演变成为一台合格的“政治机器”,不会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明良帝朱见清声音有些哽噎,瞳孔更是弥漫着一层雾气。
萧彝没有把话说透,在他看来沈忆宸执念的北伐是一场豪赌,将在赌桌上质押自己一切,不成功便成仁的那种。问题是沈忆宸如今的权势跟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冒着这种风险,他带领大明中兴的功绩就足以载入史册。
哪怕如此,各方相加起来,依旧有着高达二十二万战兵,算上民夫跟各种后勤人员,号称五十万雄师北伐毫不夸张。
“有钱就好办了,联络南方的商贾,征调他们的民船舰队运输粮草到京师跟辽东仓,这次整个北伐军的规模超过了正统朝英宗皇帝亲征,至少得准备百万石级别的后勤供应。”
“合一社取自知行合一的意思,徐尚书正是明良五年丁丑科的会试总裁,再加上吏部大宗宰的同年关系,按照这个速度下hetushu.com.com去不出几年就会门生故吏遍布。”
“曹吉祥狼子野心,只恨哀家没有及早发现,这才让皇帝遭此一劫。不过事情都已经过去,乱臣贼子当场伏法,皇帝你不要多想。”
沈忆宸点了点头,身为徐有贞的“伯乐”,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对方的秉性。
沈忆宸既然做好了心理准备,萧彝就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多言,他将竭尽自己所能去保证北伐军的后勤供应,于是乎聊起了朝中最近发生的一个变故。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词,沈忆宸愣了一下神,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提出的学术观念,过早带动了王阳明“心学”的出现,还是说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毕竟无召调兵入京已然犯了皇家大忌,平叛成功之后还屯兵京师,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对了,向北,你知不知道最近朝中一个消息?”
“只可未将,不可为帅!”
曹吉祥谋逆引发兵变,对于京师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消息传播引发短暂的恐慌之后,就演变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景纯,你认为我调兵前往京师,是为了镇压曹吉祥的谋逆吗?”
此话一出,乾清宫内瞬间寂静了下来,呼吸声音都清晰可闻。
“古往今来任何王朝都无法逃脱兴衰存亡的宿命,自汉唐之后中原王朝更是固步自封,丧失了身为汉人的勇武跟嗜血。征伐蒙古汗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汉唐故土,还有一座属于汉家儿郎的精神图腾。”
“工部徐尚书成立了个合一社,他将担任首任社长,并且社员大多数朝中一些新锐官员,还有就是名义上的沈党成员。”
沈忆宸不是皇帝,他天然没有失败的试错权,当年土木堡一战的巨大失败,连身为天子的明英宗朱祁镇,都付出了帝位跟性命的代价,可想而知如果遭遇失败,沈忆宸将要付出什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明英宗朱祁镇犯下的错误,沈忆宸绝对不会再踩坑一次。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https://m.hetushu.com•com哪怕天圣汗也先最终选择仓皇北窜,宜将剩勇追穷寇,大明兵马也得追杀到底。
嗯?
“现如今南方海贸十分发达,只要朝廷能出钱,就不会缺少商贾承接运粮的单子。”
孙太皇太后没有想到皇帝会问这个,她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沈忆宸这段时间要忙的事情太多,压根就没有注意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英宗皇帝看错了自己,却没有看错你。”
“景纯,现在大明财部有多少存银?”
漕运这边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大运河冬季冰封导致运力骤减,连运送进京赶考的士子都不够用,更加没有余力承担南方粮草的大规模运输。
说到这里,萧彝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才继续补充道:“向北,此次挥师北伐规模甚大,如果没有成功的话,将消耗掉之前积攒的一切威望,你做好准备了吗?”
北伐出征之前,沈忆宸会找李贤谈谈,没有吏部考核权辅助,徐有贞的合一社成不了大器。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沈忆宸,更加清楚历史的走向如何,一个民族想要不被称之为病夫,那么就必须要时刻保持着亮剑的勇气。
“除去户部还未剥离的管辖存量,财部目前存银已经超过三千万两。”
“什么消息?”
百万石级别的粮草储备,就是给蒙古汗国灭族用的!
沈忆宸没有跟明良帝朱见清说太多东西,仅是宽慰了几句之后便回到了文渊阁,他现在还有着更多事情要做。首先十万山东卫、福建卫跟大明水师的兵马,不能长时间的驻扎在京师腹地,否则定然会引发有心人的攻击弹劾。
“皇祖母,那你说沈先生,他会不会变呢?”
喝完药后的明良帝朱见清躺在卧榻上,双眼直勾勾的盯着床帐,突然间开口问了一句:“皇祖母,人是会变的吗?”
并且各种水利设施的兴建,底层百姓是最为直接的受益人,以至于民间声望如果说沈忆宸排第一的话,那么徐有贞完全称得上第二。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