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二卷 第七十一章 权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给更多人

第二卷

第七十一章 权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给更多人

咱们大明现在基本的情况,却不可能实现!
但这并非王道做法,天下其他地方,也不可能按照海盗案的方法行下去!
百姓纳税,就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
他们的培养,还是需要时间……”
不拘官员,乡绅,都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武力。
以上说的,为上策!
这部分权利,其实是前边的皇帝一点点放弃的,一直到宋时,皇权不下县。基本成为事实。
这两个字,朱家父子二人闻言表情各异,老朱是隐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张异给他的启发十分重要。
说白了,农耕为主的社会,想要摆脱宗法,乡绅,是不可能的。
“只是听,就很难,但如果能如洪武皇帝一般走下去,也算有趣!”
朱标从张异口中,知道了父皇所行的这条路有多难,那是需要大毅力,一步步走下去的道路。
他发现张异正在观察自己,心中警戒,决定转移话题。
朱元璋确实如张异所言,他不如张异能窥见未来,从上帝视角去回顾历史。
这天下有多少土地,叔叔您听我说过,可皇帝不知道呀……
可张异往下说,他就动容了。
朱元璋此时虽然还没想到张异所的里甲制,但提前从张异这里知道也是一样的。
朝廷只管税收、军队和教化等大事,将其他琐事,丢给地方上的士绅管理!
如果后世的皇帝改变主意,那就不好说了!”
“嗯……”
“其实,皇帝为什么要放任杨宪在江南的大地上屠杀。
“里长和甲首,不由官府任命,而是朝廷选一百户人家,让他们轮换……
朱标眼睛一亮,父皇一直说,帝王之术就是平衡之道。
只是可笑的是,无论是上层的朝廷还是下层的百姓,其实都是吃亏的……”
这种危险,来自于基层的士绅对于朝廷的影响。
明明是朝廷定下来的政策,到他们手里,好的,就是为百姓谋福祉。
其实不是,贫道觉得这其实是它活该。
那就不用怪百姓不信任朝https://m.hetushu•com•com廷。
坏的,就是朝廷无能。
而我估计,咱们那位陛下借助海盗案,很有可能要推动改革……
最后只能化成身边父皇的叹息……
皇帝的寿元终于等不到改革彻底完成。
他和朱标对视一眼,朱标苦笑,关他什么事?
老朱眼睛的光芒逐渐亮起来,张异这个法子确实不错。
“那具体怎么做?”
朱元璋忍不住夸奖一句,问:
但从海盗案案发过程中,那些官员的动作,他隐约感觉到了危险。
张异说到这里,也不准备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
这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哪怕是皇帝想要改革,家天下的属性,加上生产力不足的关系,就算是朱元璋也不可能扭转这层社会关系。
“很简单,当天下的生产力可以初步摆脱农耕,而进入工商业发展,百姓可以不依靠宗族获得温饱之后,基于农耕社会而凝聚起来宗族关系会有一定的解脱。
“那如何改变呢?”
“百姓团结在宗法社会的架构下,宗法和族规就是他们的法,地方上,有威望的乡绅,往往能影响到从地方走出去的官员。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省去大量的管理成本,抓大放小,执政效率大幅度提升。
君王收税,就相当于码头那些混混收商家的保护费,不管如何,既然拿了钱,就当有义务保人平安……
张异想都不想,就给出答案。
如果朝廷对天下田地了如指掌,地方官能做手脚的地方就少。
他想要改革,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做起?
这朝廷想要弄清楚这件事,可不是容易的事,按照以往朝廷的做法,就是百姓申报,官员核对……
海盗案是一个契机,可以让陛下提前许多年,完成他需要徐徐图之的事!
从户贴到黄册的顺利推广,再到鱼鳞册……
朱元璋频频点头,问:
朱元璋的心情复杂,张异讲的史书,却是关于他的【历史】。
在轮换m•hetushu.com.com过程中,家族和家族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为官,他们为儒教争利!
朱元璋眉头紧锁,张异这样的做法,和前朝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正如张异说的一样,这同样是治标不治本的政策。
“这是不是洪武皇帝会执行的政策?”
在张异能看到的未来,他在老朱之前早就死了,要算账,找朱老四去。
可如果咱们这位陛下百年之后,朱家的子孙不如他英明,那就不仅仅是阳奉阴违这么简单。
这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效果是好的,如果大明的皇帝能够严格执行祖制,大概是不会错,不过这法子确实动了地方的利益,那地方自然也会和朝廷博弈……
“如果暂时完全控制,不如换一个思路,既然朝廷暂时控制不了基层,那不如将基层的打散……”
想要掌控基层,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这天下,尤其是他治下的百姓有多少人……
洪武皇帝为了完成对基层的控制,可不仅仅用了里甲制。
按照朝廷的标准,前十轮换里长,后边的人轮换甲首,任期一年……
他本应该有后来者继承他的遗志,只可惜,靖难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张异并没有打算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无声点头。
“里甲制!”
所谓政令不出皇城,或者皇帝被架空,成为傀儡。
帝王心术!
如果按照张家弟弟说法,其实这基层的分权,也是一个道理。
虽然这依然不可避免,在老子朝廷的压力的时候,他们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而朱标则是一脸疑惑。
若是朝令夕改,民心不可得也!
对于士绅的警戒,陛下不会等到一切条件成熟,他也许会用另外一种方法,先加强对基层的掌控!”
上可以挟民意对抗天子,下可以借助天子的权威镇压百姓。
终元一朝,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虽然残酷,可却有一点,那就是因为他们懒得管理,整个元朝对地方是放权的。
https://www.hetushu.com.com前边贫道也说过,始皇帝试过,没用,既然收不回,又管不住。
生活在华夏,每个人,包括他老朱在内,都在宗法的笼罩之下……
譬如收买人心,他似乎比那个朱元璋多了许多手段。
甚至,张异所言的上策能完成的契机,也有可能会随着出海的船只回来,彻底改变。
陛下就算有心去削弱这些人的力量,其实他也是很难做到的……
“你需要去外边避避风头?”
他不能让父皇,一人独行。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分化手段!”
君权和相权的争斗,中央和地方的斗争,是一个君王的必修课。
连刘基这种在老朱看来是真正有家国情怀的人,也会忍不住想要干涉海盗案。
加上丈量土地也是一个耗费人力物力的大事,这就让地方上的官吏和百姓有动机隐瞒土地……
他对于改革地方,早有自己的腹稿,可比起张异直接指点未来数十年的变化,他确实省了不少时间。
这些人同样在这套规则下长大,虽然从儒教那里学了另外一套道理,可并不影响他们对宗族的依赖!
在这百年中,这样的地方势力还多不胜数,许多人投了朝廷,这些人反而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面面沉如水,想听张异继续说下去。
为士绅,他们却可以利用自己背后的民心,去获取更多的利益!
张异虽然说得委婉,老朱也听出来他的意思,大概就是等他死后,这个制度的执行肯定出了问题。
时也,命也!
接下来,他还要弄清楚这天下有多少亩耕地。
张异所言的下策,原来是如此浩大的工程……
您看吧,这要几年,那要几年,可能忙活下来,十几年就过去了。
老朱突然问了一句,张异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
鱼鳞册的推广,在张异讲述的故事结尾,老朱差了十年。
里长直接对县衙负责,代表官府征粮纳税……”
这是前提,当这个社会关系开始出现松动的时候,皇权才有和*图*书掌控基层的可能。
那只能走另外一条路,就是将基层的权利打散,分给更多人……”
从逐建自己的班底,到里甲制,到清查户口和田地,从黄册聊到老朱也并未完全来得及推行的鱼鳞册……
朱元璋想到自己手里的筹码,对于未来似乎也不用那么迷茫了。
而要找人做事,就必须需要许多技术官员。这些人最好是出身贫苦,和地方上的利益纠葛不大。
不对,他一定能完成鱼鳞册的推广。
张异问:
在这三者的关系中,唯有百姓是没有选择的……”
在这样的轮换制度下,可以避免前边历代王朝的惯例,让某个家族做大!
张异所诉说的历史,于他而言却是未来。
这本来就是洪武皇帝未来会花许多年慢慢布局,逐渐控制基层的手段之一。
这历代王朝兴替,这衰败的根源,差不多也从地方失去控制开始……
这个办法,就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阳谋,利用地方上的富户之间的利益纠葛,去分化他们。
这片时空和张异窥见的未来已经有所不同,这小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这个世界改变也有许多。
而朱标的眼里满是对父皇的崇拜。
“叔叔是否觉得我为朝廷抱不平?
他想不通,显得有些着急。
而关于技术官僚的培养,他也提前了一年。
这工程大不大,可是如果想要从地方收权,这是必须做的事……
可地方上的百姓和官员,他们在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百姓不希望朝廷知道他有多少土地,而官员同样如此……
朱元璋思索的时候,张异还说:
秦时,大秦因为对地方的掌控太严,因此耗费了太多的国家治理成本,后世的王朝,引以为戒,所以在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中,逐渐放弃了一些权柄。
这所谓的皇权不下县,宗法社会。
他们并没有随着改朝换代被清算,而是成为大明的一员!
二道贩子!
可坏处是什么?是地方上的利益集团壮大,逐渐架空朝廷。
就如大明对抗北元的过m•hetushu•com.com程中,可以算是明军最大的敌人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前身其实就是地主们自己的乡兵。
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法子,难怪如此熟悉。
“本来找你另有他事,却被你这小子绕晕过去了……”
如果将百姓当成牲畜,国法不正!
在他成为皇帝之前适应的东西,如今看来却非常不顺眼。
未来可期。
这已经超出了他所持的立场,应该有的态度。
他这丈量土地的工作,没有几年功夫,也是做不成的……
“县城之下的百姓,十户一甲,从中选出一位甲首,十位甲首中,选出一位里长,管理这些甲首……
身为帝国储君,未来的君王。
有张异帮他梳理未来三十年的改革之路,他至少有信心能在死之前,完成鱼鳞册的推广。
只可惜自己早亡,却没能在这场改革中,帮助父皇推行下去,还因为自己的死亡,打断了父皇的许多计划。
所以陛下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逐渐绕开士绅,插手基层……
将百姓的民心从士绅那里拉过来,除了需要温饱,也需要安全,所谓安全者,法有所依。
“打散?”
前路很难,可老朱的表情却很欢喜。
这个比喻十分粗鄙,但朱元璋却莫名觉得贴切。
“这个法子,效果如何?”
黄家叔叔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
“但这件事只能徐徐图之,并非一蹴而就。
这一步的话,就需要许多年的努力才能做到……
如果朝廷势大,如我大明洪武皇帝一般,那地方上最多也就是选择性的执行朝廷的命令,就如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一般……
他要活下去。
一个皇帝波澜壮阔的改革史,在张异口中微微道来。
“很好!”
可如何从地方收回权柄?
就算是一个群体之中,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如果放任不同的势力争斗,君王在平衡百官中,才能坐得安稳。
张异将史书上,朱元璋对这件事的做法没有丝毫隐瞒,和盘托出。
这些人出则为官,退则成为地方的乡绅。
“什么方法?”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