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学霸从改变开始

作者:一白化贝
学霸从改变开始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卷一 求学生涯 第三百一十六章 推荐信已就位

卷一 求学生涯

第三百一十六章 推荐信已就位

被图书馆这帮人一闹,陈舟自然不好意思再跟杨依依你侬我侬。
“强脉冲离子束轰击处理材料表层时,它的能量会在极短时间内转化为热能,进而使材料表层熔化,随之又急速冷却。”
30SiMn3MoVA钢耐蚀性的提高,是因为脉冲处理后试样表面层晶粒细化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没办法,肉在人手,赶紧求饶。
想到这,陈舟在给出的实验调整参数旁边,又写上了自己给出的理由。
【……在一定的脉冲次数范围内,重熔层厚度会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厚,继而提高了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在这些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样品表面耐蚀性能得到提高。
“对比各种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其实验结果都是在预期范围内的。”
“总体规律,也出来了。”
换上一张新的草稿纸,陈舟习惯性的点了两下,才开始写这个规律。
实验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陈舟的日子也过得和-图-书很是充实。
草稿纸上,陈舟开始写到:
这是陈舟的建议,也是他所能做的微小调整。
轻咳了一声,便把注意力转回到了眼前的数据上。
终于,陈舟长舒了一口气。
【经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试样耐蚀性能都得到提高,但并不是随脉冲次数增加而提高,其有一定的反复性。】
陈舟思索了一下,打开杨院长发来的扫描照片看了一眼。
同时再利用Tafel外推法拟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得出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随脉冲次数的变化情况,得到拟合参数的列表。
但陈舟不知道的是,某个地方却因为他,正“吵”的不可开交。
可没想到,他一扭头,就看到杨依依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第一组工艺参数,可以在30到33次脉冲次数区间进行再实验;第二组工艺参数……】
不经意的又偏头看了一眼杨依依,只见这丫头正聚精会神的看着眼前的文献资料。
对比分析30SiMn3MoVA钢经强脉冲离和-图-书子束处理前后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图。
做完一组,陈舟马不停蹄的赶赴下一组实验数据。
【改性材料表层产生熔坑的主要原因是,30SiMn3MoVA钢在高脉冲离子束作用下,其亚表层首先升温加热,导致表层内部和基体之间含有热物理性差异的碳化物、晶界、晶体学缺陷等低熔点位置首先溶解、喷发,最终使材料表面形成熔坑。】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段文字,陈舟想了想,继续写到。
图表是最直观的数据体现,也是处理数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多时,文件压缩,邮箱发送,搞定!
杨依依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恶”的表情。
有了杨依依先前的准备,陈舟在强脉冲离子束表面改性研究上所花的的时间,直接减少了一大半。
陈舟瞥了一眼杨依依所看到内容,呀,这丫头又走在自己前面了。
接下来,就是实验的验证了。
打开电脑上word文档的新一页,陈舟开始整理数据的处理结果。
【数据分和-图-书析结果为30次脉冲处理后的样品,耐蚀性能最好。】
陈舟刚想抬手,却被杨依依先抓住了胳膊。
而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就顺带着做出的调整和推测。
一块好钢,不仅需要够硬,还有能耐得住腐蚀!
陈舟所想的下一步,便是关于耐蚀性能的分析。
当然,这可不是陈舟瞎给出来的数据。
陈舟伸了个懒腰,就准备看看杨依依钻研的怎么样了。
【腐蚀电位升高和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表面经脉冲处理后的试样耐蚀性增强,其腐蚀电位最高为-641mV,腐蚀倾向性最低,腐蚀电流最小为6.91×10^-4mA/cm2,腐蚀速率最小,相比于原始试样的腐蚀电流减小。】
“最终导致材料表层经历迅速、剧烈的塑性变形,形成现在所看到的形貌。”
同时,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形成的重熔层,不仅能硬,还能耐腐蚀。
按照预想的设定,陈舟开始把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和陈舟所想的一样,杨院长收到实验数据和图书的处理结果后,便马上安排了新的实验。
随即,陈舟又对比了一下实验数据,缓缓点了点头。
这表明,处理后的试样,腐蚀倾向性都降低了。
这表明,处理后的样品,它的腐蚀速率减小。
看了一眼,陈舟只觉得无趣。
这也是陈舟对待实验的态度。
看着这段话的同时,陈舟的脑海里飞速的闪过相关的实验数据,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表面显微组织和截面显微组织照片。
图表上直观的显示出,与原始样品相比,经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的腐蚀电位Ecorr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正移。
而“吵”起来的原因,也很简单,数位院士的联名推荐信,已就位。
得赶快把数据处理完,早点追上小杨老师的步伐才行!
陈舟顿时一囧,旋即小脸一扬:“我脸上的帅气,吸引了你么?”
他只需要按照正常的一般流程,稍微加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就能很快的把数据处理完。
轻轻一笑,陈舟转头看向电脑上的图表,手中速度开始加快。
随着时间的流逝www.hetushu.com.com,陈舟面前的草稿纸逐渐堆多,未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少。
这种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的数据处理,实在是朴实枯燥且无华。
“对于强脉冲离子束表面处理后的形貌特征,是因为在强脉冲离子束的作用下,材料表层瞬间积聚高能量,并经过快速加热、熔化与冷却的过程,诱发产生应力场……”
做完这些,陈舟神情一松:“数据终于搞定了呀!”
这个奥氏体,其实就是γ-Fe,是在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发生变化,才产生的。
“这种条件下,会导致材料表层碳化物形成和第二相析出受到抑制,最终使表层晶粒细化,形成重熔层,重熔层厚度越厚,材料的表面硬度也就越高。”
而Tafel外推法拟合的参数,也体现出,经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都变小了。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思考。
“既如此,关于表面显微组织的部分,可以跳过了,进入下一步。”
这是第一组工艺参数条件下,所得到的数据分析结论。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