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作者:中秋月明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有我的特殊方式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有我的特殊方式

偏偏陆曦嘛,已经在市里面工商联挂号的她,您好好做买卖呢,我就穿个貂站在店门口当模特笑眯眯的招呼维护秩序。
问题就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在97崩掉的人,都是因为前期用贷款的方式买了不少楼,承担了巨额房贷。
实际上皮草商拿到五六折货款,本来就是他们提供给百货公司、供销系统销售的常态,没品牌可不就是这样。
嗯,其实就是直接去产地拉来沪海卖,省掉了所有中间商。
可也恰恰是从84年签署了港英条约,敲定回归时间,五十年不动摇。
恰恰就是这几年用HK市场的房价来放大下。
因为刚刚公审了一起车匪路霸,说是涉及到了沪海某部文工团,被全部敲了沙罐。
加上广告公司新收入的一百多万,回去找老孔收收运动内衣的钱,还有第四张《祖国》专辑他还是要得大头,算算能轻松凑一千万。
您要是做什么手脚,不好意思,两个看起来憨厚可靠的营业员马上就把柜台下的军装翻出来穿上,到门口换了老板,谁来说话都不好使,什么工商税务卫生消防,你推我一下试试看。
结果跟陆曦一比,还是差点!
荆小强佩服她这样的心态可能才是能赚到更多钱的源泉吧。
“怎么还有这么多?!不是已经把登喜路的品牌使用权卖掉了吗?”
原定十二月下旬就要决出谁卖得好就拿走登喜路品牌使用权,因为荆小强忙着歌舞剧。
陆大熊只心不在焉:“谈完没,谈完了我们去逛街,晚上还要去酒吧玩,你回来就好了,平时出来和-图-书都要一堆人进进出出,好麻烦的!”
但她没有家里行吗,不行。
低声问了下陆曦现在手里有多少现金,这姑娘用杂志遮住嘴小声:“一千三百四十万……嘻嘻,这回我算好了的,有二十万是你的品牌使用权……”
立刻烟消云散了,还很庆幸,人家已经很给面儿,只开了这么小个店面只买皮草,哦,还有运动内衣跟进口化妆品。
一直涨到了众所周知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止,包括很多明星都是在这个阶段炒楼,然后赔得一无所有。
因为这笔资金目前放在自己手里,根本不知道怎么发展增值,拿来HK炒房获利,几年后投入到歌舞中心的建设刚刚好。
信不信分分钟绿色卡车几车人过来。
这个节点荆小强和全国人民都知道。
他又跟其他所有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哪怕真的玩脱了,这个房价在97稳定之后会慢慢爬起来,继续爬升到全球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他和所有参与港岛炒房人不同的就在于,他知道这个击鼓传花的节点在哪。
还不是老子脑瓜子转得快。
剧情里男主角跟家人说买一套楼需要20万元港币,当时内地观众惊掉了下巴,因为当时内地城镇人口的月收入普遍都在一两百元,万元户寥寥无几。
HK一套房,居然需要二十个万元户。
八个营业员不从早到晚都在不停收钱?!
所以在1991年1月20号来到HK的陆曦,随口这么一句话。
所以荆小强的态度就很简单,买现房付全款hetushu.com•com
荆小强顿时觉得这不是让陆曦学习的好机会嘛?
万元户感觉就像现在的亿万富翁。
因为他的思路很简单,我不管97之后先跌后涨有多少,我不贪,就持有到97年高位出手。
但谁都不能说她收入是非法的,而且陆曦除了偶尔喜欢穿个貂,其他时间都跟营业员吃住在这里,除了下班一堆人逛街都朴素得很。
其中最重要的暴涨阶段,就是91年到94年,整个八十年才慢慢涨到两万出头,直接从91年开始一年涨两万,三年翻了三次,到均价七万多。
所以你说陆曦发财靠了家里么,没有。
收费合理保证专业,更主要是保证售后一条龙,您买了出租收租金维护物业啥都能帮忙干。
资本主义果然是万恶的。
所以了解打听了下这位年轻的百万女富豪是什么来头。
连凯蒂姐都听说了荆小强豪横如斯,连连问是不是真的要做置业打算,她安排专业置业顾问来配合。
几乎等同于把一个皮草批发市场浓缩到那么大点个店。
照章纳税,在没有阶梯税制的年代,就是固定比例的工商营业税。
HK是按照尺算的,四五十平米都叫豪宅了。
而根据事后复盘,这十三年的暴涨中,HK房价从8400港币涨到了10万出头均价,12倍。
特别是马上赶来的地产置业顾问问到他:“那您的资金是用什么方式从内地调离?据我们所知这种成本非常高……”
陆曦理所当然:“对呀,可除了登喜路、雪狼,其他牌子继续在我店m.hetushu•com.com里挂着卖,全沪海市民都认我这个店呀,元旦那天买了一千七百多万!听说从周围几个省都来人买呢……”
如果是普通商家这么开店,没准儿三天不到就死翘翘,前面苏京路上的百货公司们有一万种办法叫你滚蛋。
以两千万资金来算,还是买个十来二十套小房子吧。
她已经在沪海拥有二十多套房了,未来没准儿就是沪海收租婆,好好学习专业套路呀。
日销几千件皮草……
真是插了标在绿色卡车上游街的那种。
老子在HK有公司,又不限购。
剩下三年再从八万往上每年涨一万左右。
好好研究下,为什么别人能卖得这么好!
一旦市场崩了,自己的收入下滑就没法负担起房贷,从而破产。
国内还在各种限购,各种慢慢升温,自己最近接连现金收入,看起来是很多,但如果拿去修音乐剧院是不够的。
啊?我有特殊的方式啊。
内地人根本没有买房的概念。
两人就翘着二郎腿好好分析研究了下广告上的各种宣传。
所以风险不太大。
不就有了?
大陆人都有钱到了这种地步吗?
他最近又有点膨胀了,光是那盘青歌会专辑两次进账,不算给余舒凡的,收到手里买房买车花钱,现在还剩下七百万左右!
沪海滩出了名的小白脸、拆白党们都得掂量下。
但他能说什么呢,之前无心之作的让皮草商们在陆曦那个店打擂台,真是无形中让那个店积累起了货真价实的销售口碑。
荆小强根本就不知道价格,听了助理说现在HK房价到和图书处都在猛涨,却觉得,傻人有傻福,为什么不可以呢?
这位沪海文工团团长女儿,惹了试试看,人家一定会不死不休的咬到死为止!
初期几乎全都是民国、古装剧,真正引入内地第一时装剧是86年拍摄,两三年内在内地陆续播出的《流氓大亨》。
这恐怕就是最基础的资本运作了,如果拿去交首付还贷款就是加杠杆。
这事儿就完全交给陆曦自己操作了,直到荆小强去了平京,才听说已经给了家实际上是四家联手的企业,勉强赢过了那个雪狼,已经开始运作了呀。
打擂台完了之后,卖家发现这里卖得快又不费心,自然是要求继续挂着卖,消费者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口碑和惯性,买皮草去什么百货公司专柜当冤大头啊,直接来这家店。
司机和助理在前排听得心脏都要骤停了。
荆小强倒吸口气!
税务是按照营业总额收钱,最终不过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无论多高,只要她这里处在供需缺口的瓶颈上,她都是天天赚钱。
也就由此拉开了整个HK地价飙升的历史大幕。
而且八折售价让生产商可以接受,消费者趋之若鹜。
每天营业额的一成是她的收入,六七十万是常态,偶尔周末摸高就是过百万!
类似于00年左右到十几年后的沪海,也是从七八千,到十万出头的涨幅。
特么哪家百货公司能有她这样的高利润、低成本?
就等于现在要花几十亿去买套房?
卖家省心,买家放心。
这年代起家的那些位厚着脸皮说自己自力更生的各种大佬们,大多如此。
陆曦和_图_书还去做了两场报告呢,稿子都是找余舒凡帮忙写的。
搞得一帮研究税务和工商的专家天天来这边考察!
公母俩说得稀松平常,好像在翻老农篮子里的毛桃。
荆小强差点从座位上吓得摔下去!
譬如元旦那天,就缴了两百多万的税!
觉得脑仁青痛的荆小强问了问助理,请他进入市区后下车买几份报纸。
向工商联的先进个人学习!
玩的就是短进短出的操作。
时不时到横山路酒吧耗一晚上,进出都起码三五个人以上,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要是真搞栋楼来开百货公司,你还不是只能看着。
紧接着就是巨大的挫败感!
哪怕有房产税,摆在那放到97年出手就是。
从后来的历史研究看,就是欧美国家不甘心HK要回归,铆足了劲恶炒房价,各种游资进入HK炒作,然后吸走资金,就像白莲婷在临走前夜榨干荆小强一样。
陆曦如此高调积极的纳税,其实羊毛都不出在她身上。
因为经常飞这边,和港台同行打交道,陆曦认繁体也还行。
平时方便出租自住,出手的时候也好零碎拆开卖,没准儿还能留套过来落落脚……
就这五六年间,绝对比内地涨幅猛烈多了。
还有港币现在更值钱,换算下两万三左右的均价,一套房也就百来万。
八十年代港剧港片进入内地市场。
房是自己的,营业员千把块一个月。
天底下的高利贷恐怕都不如这个来得赚。
她就从来没在意过那一千多万是自己的。
初级选手,兜里也就几百千把万资金,以荆小强的性格本来绝对不会搞这种极限操作。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