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37章 筹备反击

第637章 筹备反击

“元辅,新年快乐。”
李达领命过后,大步流星朝着神机营驻地走去,随时可以开拔奔赴京师。
听到沈忆宸的话语,杨鸿泽皱起了眉头,犹豫片刻之后还是说道:“元辅,北方士绅基层暂时压制下去,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甘心缴税,如果这个时候发动战事,恐怕会给有心人可趁之机。”
“当然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客气,诸位新年快乐。”
“卞先生,你安排好护卫们准备马车,我也今夜就启程。”
“属下明白。”
原因就在于沈忆宸太了解于谦的固执跟规矩,自己很多激进的想法跟决策,不一定能得到对方的认可跟支持,同时沈忆宸也没有信心说服于谦。
要知道内阁决策八部执行,是大明朝廷未来格局的根基,那么自己身为内阁首辅就不能既决策又执行,越级微操这种事情一旦做多了做习惯了,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好,有杨中堂这句话足矣,本阁部也能安心回京。”
“今年除夕的夜空格外美。”
“除非我死在这里,否则定然会把田产税推行下去!”
难怪有这么多文臣武将愿意为沈忆宸效死,如果双方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恩恩怨怨,杨鸿泽估计都会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元辅不辞辛劳令下官佩服,那就先行告退了。”
“诸位同僚,除夕之夜没想到有如此闲情雅致,看来本阁部打扰的不是时候。”
沈忆宸之前得知天圣汗也先的异动,就已经下令忠国公石亨部驻军停留,做好应对可能的攻击。但是随着秋去冬来,沈忆宸重心就放在了推行田产税上面,没想到也先终究还是动手了。
“也先早前集结五万大军,放话要攻伐大明,却始终没有对九边防线动手。结果拖到了冬日天寒地冻,还毅然决然向停留驻扎的西征军进攻,看来他所图甚大。”
但沈忆宸明白,绕过于谦去遥控兵部,终究不是一个长远m.hetushu.com•com之计,并且这跟自己谋划的大明政治体系有很大冲突。
虽然沈忆宸是用着玩笑口吻说出这句话,但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对于杨鸿泽的信任,这点让后者心中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感动。
“西征之事,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是,东主。”
“李达,号令神机营的将士们集结,准备连夜返回京师。”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干脆不跟对方商议,反正大明兵部尚书又不止于谦一人,加衔只要有实权作为依托,那么就不止是一个虚名。
寇可往,吾亦可往!
沈忆宸一边拱手,一边笑着调侃一句,打断了这几人的谈话。
可哪怕就是如此,关西七卫的投靠跟东察合台汗国的联合,让石亨率领的五万西征军双拳难敌四手,声势浩大的西征计划总不可能就此夭折了吧。
但是沈忆宸这几年当政,借助明良帝年幼的借口,大幅度的削减了早朝的次数,同时给文武百官以及地方官员实施月假,逢年过节不当值的官员更是有额外假期。
这几名清流官员,就是趁着年假空闲时期,前来府衙探望一下杨鸿泽。
说罢,沈忆宸把目光望向城中市井,嘴中喃喃说道:“希望未来的开封府,永远有着今日的灯火辉煌。”
以至于让京师三大营,再度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场景。
“东主你猜对了,彰武伯传递过来的军情告知,也先集结的并不是五万大军,而是足足有十万兵马之多。并且这还不包括关西七卫的仆从军,以及东察合台汗国可能的出兵配合。”
沈忆宸此刻气势迸发,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明主导着战争的进攻权。北方游牧民族动不动就犯边,物资贫乏就南下打草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沈忆宸想起来什么,喊住卞和道:“卞先生,我还是先去一趟开封府布政司衙门,走之前得与杨中堂交代一和*图*书番。”
此时的开封府布政司衙门内,杨鸿泽站在阁楼上,眺望着城内灯火辉煌的场景。经历了一个来月的修养,他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只不过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沈忆宸没有丝毫迟疑给出了答案。
站在杨鸿泽旁边的,是几名翰林院跟都察院的清流,以往明朝是没有明确的官员假期,哪怕就是年关除夕这种,放假更多也是按照惯例行事,官员们还得大清早赶着去紫禁城参加正旦朝会。
听完卞和的解释,沈忆宸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诸位,本阁部有些正事与杨中堂商议,可否借用一点时间?”
听到身后传来沈忆宸的声音,在场几人先是一愣,然后赶忙拱手回礼道:“下官见过沈元辅。”
“向北,你是打算向鞑虏全面开战了吗?”
“东主,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告辞,沈元辅。”
没过多久,苍火头就牵着一辆马车前来,沈忆宸上车后就朝着开封城内方向疾驰而去。
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玩味笑容,侧过身子盯着杨鸿泽说道:“这是属于你杨中堂应该解决的问题,本阁部相信不会出现后院起火的场景。”
“田产税还没有全面实施,就能见到这般场景,看来以前吾等的坚持都是错的,百姓用他们的变化验证了沈阁老新政的成功。”
几名清流相当识趣,纷纷拱手跟沈忆宸告别,很快整个阁楼上面就只剩下沈忆宸跟杨鸿泽两人。
“是吗?”
萧彝跟年富两人,算是沈忆宸的自己人,经常与他们两个议事。唯一不同点在于,沈忆宸这次把于谦给召唤了过来,算是准备把阁部分离给彻底执行下去。
田产税明良四年是执行的第一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沈忆宸决定提前返回京师,那么必然得跟杨鸿泽完成交接工作,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自古王朝末路皆在于官逼民反,按照沈元辅新和*图*书政推行的道路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大明。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想要全面挥师北伐,田产税执行关系着财政后勤支出的根基。打仗说穿了就是烧钱,国运之战更是比拼双方的国力,沈忆宸不想再出现一个半途而废。
毕竟跟沈忆宸共事多年,对方脾气秉性算是相当熟悉,如此匆忙的赶来告别,势必有要是发生。
相比较以往黑暗的夜晚道路,除夕夜很多百姓们没有吝啬灯油,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一盏大红灯笼。另外为了让城内外百姓更好欢庆新年,今夜开封府的城门也不会关闭,算是方便了沈忆宸的进出。
沈忆宸跟卞和之间的对话,李达全部都听在耳中,他此刻内心里面充斥着一股狂热的战意。
正常情况下秋季到冬初这段时间,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最为常见的进攻时期。原因就在于战马这种生物过于娇贵,相对来说畏热不畏寒,不过一旦超过了低温忍耐的临界值,战马的损失率同样会大幅度提升。
一名翰林官同样感慨了一句,人很多时候想要承认自己错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明良四年正月初八,沈忆宸与李达率领着神机营的兵马从河南开封府返回了京师。
现在随着官员之间的跪拜礼被沈忆宸废除,相对而言上下级之间的那种等级森严也好了许多,不像以往那种面对上官噤若寒蝉。
“光复汉唐荣耀不是靠着嘴巴说说,是要靠着刀剑跟鲜血让四方蛮夷臣服。我不管他也先有多么的雄才大略,只要他胆敢朝大明动武,那么就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直至再不敢妄言刀兵!”
“会有的。”
就在几人揣测着大明未来的时候,沈忆宸的身影却悄然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京师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看来也先恢复到了瓦剌时期的巅峰状态,一个多月时间不仅做到集结十万大军,从科尔沁蒙古赶到了赤斤蒙古卫,还有余和图书力合纵连横关西七卫跟东察合台汗国。”
说实话能听到这群迂腐的“老对头”,如今真情实意的称赞自己新政,沈忆宸心中还是有着一股暗爽的。不过西征军方面事权从急,没办法继续自我陶醉下去,只能现身打断了。
“京师倒没什么大事,西北那边也先率兵与忠国公的西征军打了一仗,我准备给鞑虏们一点教训。”
也先既然没有意识到明帝国这头雄狮的苏醒,那么就让体验一下什么叫做泰山压顶。
“班固《汉书·苏武传》中曾写到,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清仗田亩已经让百姓负担减轻一半,一条鞭法加上田产税的实施,起码明年还能减少一半,谁能料到中兴盛世,会如此快的到来。”
伴随着众人离去,沈忆宸向前一步站在杨鸿泽的旁边,把手搭在栏杆上轻声说道:“杨中堂,本阁部要连夜回京,田产税执行一事就托付与你了。”
之前沈忆宸没有压制文官集团,全面掌控朝政之前,很多用兵上面的决策跟执行,是利用自己兵部尚书的加衔,绕过了于谦直接向各路兵马下令。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方为上位者的用人之道。
毕竟推行田产税一事,杨鸿泽算不得成功,还是沈忆宸亲自从京师赶往河南布政司收拾烂摊子。对方自始至终没有责怪过一句,还在离开之前特地赶来表达支持跟信任。
“好,我这就是召集弟兄们。”
可能也是意识到沈忆宸大权在握,自己没有阻止跟否决的能力,于谦的态度就如同历史上南宫事变前夕一样,面对石亨跟曹吉祥两人串联起兵,只能被迫选择袖手旁观,任由事态的发展。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保证,杨鸿泽用性命做赌给了沈忆宸一个承诺,他已经失败过一次,绝对不会失败第二次。
调兵遣将这种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更别说北伐m.hetushu.com.com这种大事情,前期准备工作将是天量。
现在沈忆宸已然权倾朝野,八部没有了对内阁决策拒绝的权力,是时候该发挥出于谦的统帅能力,让他去执行调兵遣将的重任。
卞和点了点头,没有二话就准备去办事。
没有什么热闹的欢迎仪式,更没有那些接风洗尘的华丽宴席,沈忆宸回京之后仅简单点与母亲还有妻儿见了一面,就来到紫禁城文渊阁内,把财部尚书萧彝、户部尚书年富、兵部尚书于谦给召了过来,准备商议对蒙古汗国的反击。
杨鸿泽发出了跟李庭修一样的感慨,他已经记不得有多久,没有看过满城焰火的场景。准确来说是京师还有过,地方州府百姓根本就没有闲钱做这种奢侈的享受,哪怕一年一次都办不到。
当年为了保障沈忆宸的安全,以及制衡曹吉祥继续把手向京营里面伸,李达告别了辽东军的弟兄们,留在京师接管了前任兵部尚书仪铭统辖的神机营。
身为一名战士,最好的归宿便是战场,而不是长年累月的在沙场练兵。现在沈忆宸的语气神态,就跟立马要挥师北伐一样,怎能不让李达兴奋。
沈忆宸的话语让卞和神情凝重万分,确实天圣汗也先应对速度太快,但凡忠国公石亨领军再深入一些,亦或者嘉峪关守军驰援慢了一步,现在西征军已然损失惨重。
杨鸿泽默默回应了一句。
“全面开战只是时间问题,具体计划到京师再说。”
“鞑虏的谋划,就是趁着冬季我方警惕心降低,打个措手不及对西征军来一场围剿。庆幸彰武伯杨信乃将门后裔,得到了颖国公的真传,从集结兵马到赶到战场,仅用了不到半日,这才让也先的埋伏阴谋破产。”
另外一名监察御史补充了一句,他们以往身处京师高高在上,根本就不知道底层百姓到底承担了多少苛税。现在如今全面外派遍布乡间田野,能得到民众的第一手反馈,就能切身体会新政带来的革新跟改变。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