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607章 喷子用处

第607章 喷子用处

以沈忆宸目前的年纪,他完全可以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情,把反对力量给消弭于无形之中。
但是光靠着“沈党”官员是远远不够,就算吏部尚书李贤再如何偏心,依旧不足明朝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沈忆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行对地方官员的有效监督,那么就其他地方入手。
其中大多数人,都能称得上有文人气节,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跨过门槛石踱步踏入院中,翰林们如同当年一样正在值事厅里面忙碌的,直到其中一位不经意抬起头来,把目光望向了院中的沈忆宸。
高穀终究还是给出了一点告诫,他知道目前朝堂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暗涛汹涌,文官集团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展开反击,另外曹吉祥乃野心勃勃之辈,稍有不注意就会成为下一个王振。
“如果可以的话,老夫厚颜请求向北照拂一二,避免他走上绝路!”
同时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沈忆宸还打算从京营中抽调一批士兵,成立专门的税务稽查科,跟随着科道言官一同下乡担当武力存在。
不要觉得清丈土地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别说是放在封建王朝,哪怕就是放在现代社会有各种科技加持,很多国家依旧做不到对国土耕地有精准的数字。
人生短短几个秋,时间走的真快,却又仿佛宛若昨日。
沈忆宸默默的问了一句,自己确实受了高穀太多相助之恩,却无以为报。现如今对方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只要高穀开口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那他就一定会涌泉相报。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去当中间人搭一座桥,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说服对方。
见到高穀这个动作,沈忆宸也是赶紧伸手过去,与他紧紧握在一起,对方脸上这才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向……向北,你来了。”
“高中堂放心,晚辈义不容辞,不过令公子恐怕是要吃些苦头。”
高穀长https://m.hetushu•com•com叹一息,然后就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同时沈忆宸还完成了高穀的托付,当即蒙荫其子高峘入国子监读书,并且特意拜访了国子监祭酒,托付对方要从严对待这名纨绔子弟。
听到沈忆宸这话,高穀却摇了摇头洒脱道:“向北,老夫身体情况自己心中有数,不用过多宽慰。说实话能完成对杨元辅的承诺,看着你站上内阁首辅的位置,老天已经算待我不薄了。”
接下来的一幕,便是他目瞪口呆的呆立在原地,整个人脸上神情写满了不可置信,内阁首辅居然破天荒的重回翰林院了!
虽说自古皇权不下县,但大明终究还没到后期糜烂的程度,中央政府的权威摆在那里,地方敢向科道言官动手的豪强,终究还是在极少数。
另外“考成法”的颁布,不仅仅是对沈党官员有用,是对大明全体官员生效。言官清流只要做得好,同样可以得到快速升迁的机会,没有谁愿意一辈子身处底层,挂着清贵的名头去当个纯粹喷子。
“彼时尔已立言,治水为立功,改革变法若成,将成就圣人之德。”
“应该说老夫有何遗言吧。”
由于高穀葬礼的举办,原本定好的礼部尚书廷推被退后了,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去高府吊唁了一番。不过沈忆宸却没有闲着,清丈全国田亩的政令仅仅是个开端,关键还得看人如何执行,否则颁布的就毫无意义。
要知道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本就充斥着威慑力,再加上赵鸿杰有了沈忆宸的加持,权势跟地位基本上已经到达了高峰,谁敢不长眼无视他的放话?
“晚辈明白。”
高穀断断续续的呼唤了一句,然后吃力的抬起一只手臂,仿佛想要抓住什么一样。
为了少缴或者不缴税赋,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隐瞒真实的田亩数,反正山高皇帝远随便报个数就行,难道你沈忆宸还能走遍大明山山水水,丈量清楚每块土https://www.hetushu.com.com地吗?
沈忆宸的目标是超越张居正,他相信目前大明士绅阶层隐瞒的田亩数量至少在三亿五千万亩以上。如果能全部登记在册,然后再按照阶梯税收制度去执行,这部分的银两会在六百万两以上,并且随着水利设施的修建还会逐年上升。
身处官场这么多年,高穀太清楚当朝中没人,纨绔子弟嚣张本性不改的下场是什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请求沈忆宸关照,至少在关键时刻保一条性命。
既然单纯的监察御史不够,那就再加上六科给事中这群喷子就好了。如果还不够多的话,翰林院那群书呆子整日修书什么的,耗费十几年光阴等着按部就班升职的机会,说实话意义真不大。
“老夫,恐怕……恐怕是不行了。”
思前想后,沈忆宸把这个人选的目标,放在了曾经的翰林院侍讲,现如今的翰林掌院倪谦身上。
时间是站在沈忆宸这一边的,徐徐图之即可。
“无妨,向北你看着办。”
有了沈忆宸的承诺,高穀算是松了口气,对方好好教育一番说不定是件好事情。
“年龄大了总会有些小病痛,高中堂切莫多想,好好修养几日就能恢复如初。”
虽然沈忆宸还没有颁布税法,但清丈土地这道政令一出,地方士绅豪强就会如同中枢官员一样,很快便会领悟到跟税收有关系。
门前的执守兵役,见到沈忆宸这身绯袍跟年轻脸庞,很容易就猜测到他的身份,不敢有丝毫阻拦立马躬身行礼放行。
历朝历代皇权基本上不下县,最基础的七品县官想要坐稳位置,就必须跟当地名门望族搞好关系,久而久之双方就绑定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听到高穀突然谈起东阁往事,沈忆宸也是瞬间感到鼻头一酸,立马就红了眼眶。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忆往昔很容易触动到内心的情感点,其实朝堂为官哪怕政见不同,谁又何曾没有过一颗公心大义呢?
如果说服不了言官清流团体,先不说沈和-图-书忆宸有没有强行把他们派出去的权力。
历史上张居正靠着“考成法”的威力,仅部分执行就清丈出来两亿八千万亩隐瞒的田地,为明朝每年增税四百余万两。十年时间变法下来令国库充盈,变相为大明续了起码四十年命,直到万历三大征还在吃张居正改革的老本。
另外还托赵鸿杰放出话,高峘的狐朋狗友谁还敢继续拉着他吃喝玩乐,免费赠送锦衣卫诏狱一游的待遇。
“人还是免不了私心,老夫晚年得子疏于管教,培养出了一个纨绔子弟。”
干脆利用科道言官的正义感跟为官初心,去监督大明清丈田亩的执行。常言道恶人自有恶人磨,朝廷大喷子连阁部高官的面子都不给,动不动就问风奏事弹劾,想必区区地方豪强更不会放在眼中。
“去吧……去吧……”
想要把这部分隐藏的田产挖出来,并且后续能收上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有“考成法”的加持逼迫,依旧会有许多官员出工不出力,随便交待一个成绩糊弄朝廷。
见到这种情形,沈忆宸轻轻退出门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内心感到沉重无比。
他还记得那日沈忆宸从东阁离去的背影,相比较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一身青色官服显得是那般渺小。如今回头再看,此子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变得愈发伟大。
沈忆宸点头称是,到了这种时候没有必要再去辩解什么,让高穀求得一个心安也好。
想来想去,沈忆宸把目光瞄向了“死敌”,长久以来最为厌恶自己的群体,那便是朝中的“言官清流”!
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心愿,可能就是没有办法见证沈忆宸的改革变法,他知道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对于整个天下将会产生怎样的剧变。
既然决定了,沈忆宸在拜祭完高穀之后,就立马行动了起来。倪谦是一个真正淡泊名利的文人,这么多年过去依旧选择留在翰林院研究学问,而不是彻底投身“官场”谋求阁部大臣的席位。
高峘最终能不能安https://m.hetushu•com•com心读书改邪归正沈忆宸不知道,但只要这小子能老老实实的当个普通人过完一生,娶妻生子给高氏一族留个后,也算对得起高穀的临终托付。
就算有,这种强行外派对于监督起不到丝毫作用,说不定心怀怨恨到地方就开始同流合污了。
身为数朝元老加内阁大臣,明良帝给予了身后哀荣,礼部尚书空缺的前提下,沈忆宸越疽代苞给了决策,赠高穀“太保”头衔,并且谥号“文义”,彰显其辅佐朝政多年的功绩。
“向北,犹记得当年东阁一别,老夫说过文人一生追求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再度站在翰林院的门槛面前,望着头顶那几个大字,沈忆宸心中思绪一时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自己仕途的起点,跨过了这道门槛就成为了士大夫阶层,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高穀苦笑回了一句,然后眼神中闪现过一缕沉重。虽然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心理准备,但终究还是有着对这个世界的眷念,也到了该交代后事的时候。
计划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言官清流这个团体跟沈忆宸不对付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听从他的安排去“下乡”清丈田亩跟查税?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沈忆宸却从未再回到翰林院,原因在于他总感觉自己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没想到时隔多年后再度回来,居然是要请言官清流们出山去做点实事,真实令人唏嘘不已。
“高中堂,你好好休息,晚辈先行退去了。”
哪怕心中知道高穀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沈忆宸依旧尽量用着轻松语气宽慰对方。
想当年自己初入仕途,朝廷满是永乐跟仁宣两朝的老臣,还碰到了“三杨”时代的尾巴。随着时光匆匆流逝,高穀已经成为了阁部大臣中的最后一人,也很快将会驾鹤西去。
明良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就在沈忆宸看望过后的第二日,高穀就与世长辞。
从沈忆宸担任内阁首辅来,大明已经举办了两届科举,有相当一部分的“沈党”官和-图-书员进入了大明各个州府的中低层为官,他们能大幅度的提高行政能力跟效率。
“本来老夫还准备嘱咐你几句朝堂之事,转念想想向北你其实早已后生可畏,不输吾这群官场老朽。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心态切莫操之过急,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
“高中堂,还有何事需要嘱托晚辈的吗?”
高穀刚才的谈话就犹如回光返照一般,现在就陷入了一种喃喃自语中,不断的回复着沈忆宸“去吧”这两个字。
言官清流的监督体系,都察院其实就有着现成的模板,那便是十三道监察御史。通过京官外派的方式去巡视郡县,来纠正地方的刑狱以及严查官员的贪腐,已经被证明了十分有效。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不仅仅是沈忆宸有,言官清流们同样有,只不过双方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要知道明朝京官对外官有着天然仕途优势,外派就意味着贬官,想当年沈忆宸出镇山东治水,很多人都以为这一辈子回不来了。
只可惜监察御史的人数太少,总共才一百余人,压根就不够分到每个州府。
照拂高穀家人可以是沈忆宸份内之事,但他绝对不是那种包庇纵容之人,纨绔子弟只有遭受过教训挫折才会幡然醒悟,否则只会为祸一方,这点是沈忆宸不能容忍的。
虽然沈忆宸同样讨厌这群只知道空谈义理的“腐儒”,但是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明朝大礼议事件之前还没有被打断脊梁,并且没有陷入党争的言官清流。
“可惜,老夫看不到你变法成功的那一日了。”
高穀心中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他自认这一生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到了,于公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于私践行承诺辅助后辈。
年近七旬,放在古代已经是高寿,高穀没有过多的恐惧逃避,用着一种相对平静的神情说出这句话。
换做以前这种普通守门兵役见到内阁大臣,是要下跪行大礼的。但沈忆宸这些年颁布法令,禁止了武人戎装行礼的行为,保持着军人那份应有的尊严跟荣誉。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