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473章 大明玄武门

第473章 大明玄武门

可是石亨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沈忆宸的心境瞬间沉入谷底。
原因在于沈忆宸有着属于自己的目标,必须一步步往上爬直至权掌天下,才能打造出自己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还没等沈忆宸回话,朱祁钰就自顾自说道:“夺门之变发生后,朕处理了一批依附于太上皇的叛党,其中大多数仅遭受贬黜,把对于朝政的影响给降至最低。”
沈忆宸对于景泰帝朱祁钰的想法,准确来说只猜准了一半,他会要求纳投名状,并不完全出于帝王的猜忌跟掌控,还有一点是在为日后易储做准备。
只是沈忆宸没想到自己在朱祁钰心中,已经忌惮到了如此地步,需要用弑君来纳投名状,才能赢得皇帝的信任跟放权。要知道历史上权倾朝野的于谦,都没有享受到这份待遇。
下了马车,朝阳的曙光依旧照耀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上,每次看到这副场景,沈忆宸都有着不同的心境。相比较其他官员把这当做一场普通的朝会,对于沈忆宸而言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历史会改变,追名逐利的天赋不会改变,石亨终究还是把握住了机会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面对沈忆宸久久没有回话,目光望向窗外的景泰帝朱祁钰,转而把落在了沈忆宸身上,淡淡补充了一句:“沈卿,不要让朕失望。”
当时沈忆宸用唐太宗比喻景泰帝,相当于直言告诉朱祁钰要效仿玄武门之变斩草除根,也正是那一番对话让朱祁钰下定了杀兄决心,才有了后来推动金刀案一步步发展的谋划。
“沈卿,朕希望你前往南宫,送上皇宾天。”
“公爷言之有理,晚辈看来要尽快赶赴辽东督军。”
而这一次,充斥着帝王的威胁跟压迫感,是不容拒绝的那种要求,沈忆宸必须要达到景泰帝朱祁钰心中的标准,否则后果自负。
“臣,谨遵圣谕!”
石亨很清楚封公将惹来很多目光跟非议,只有实打实的战功才能堵住别人的嘴https://m.hetushu.com.com,沈忆宸跟朱仪仗打的越漂亮,他这个名义上的总指挥也能沾点光。
站在窗旁的朱祁钰,望着御书房外看了无数遍的熟悉场景,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往日与兄长相处的点点滴滴。毕竟是手足兄弟,曾经的亲情是无法作伪的,但命中注定生在了帝王家,皇位坐久了任何感情,都会因为权力变得淡漠。
“沈阁老重情重义,远非一些刻薄寡恩之辈能比拟,陛下还在御书房等着觐见,那本公就不打扰了,再会。”
同时沈忆宸很清楚,自己的理想跟皇权的利益并不一致,注定会背道而驰站在对立面。无论日后哪位帝王即位,早晚都会有视为乱臣贼子的这一天到来,那又何需在意千夫所指?
听到朱勇的猜测,沈忆宸在脑海中认真思索了一番,越想觉得可能性越大。
明朝这边称之为小王子,他建立起来盟旗制度的雏形,结束蒙古诸部之间的无休止的混战,做到了蒙古中兴,成为了鼎鼎有名的“达延汗”。
“想必沈卿心中一定很好奇,朕为何会单独召见于你。”
这种法统威胁,以也先的性格也不会置之不理。
总兵九边名义上包含了朱仪目前驻扎的居庸关,以及沈忆宸即将要总督的辽东都司。双方毕竟并肩作战过结下了交情,石亨现在卖个好,期望到时候统筹起来能更加顺利,用剿灭兀良哈三卫的功绩来坐稳忠国公之位。
“李达这孩子是本公看着长大,辽东都司短期内可保无忧,至于向北你知道为何陛下那日下令总督辽东,却迟迟没有命你赴任吗?”
沈忆宸拱手称是,姜终究还是老的辣,也先的真正目标可能就是辽东都司!
“少年出英雄,沈阁老不必过谦。”
大明想要征讨兀良哈三卫的消息,哪怕没有三卫首领的求援,以他的布局跟宏图也不可能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不仅仅汉人懂,深谱汉文化的也和-图-书先同样懂。
朱祁钰很随意的摆了摆手,脸上神情却有些凝重。
“辽东一战忠国公的英勇,本阁部可谓是毕生难忘,日后大明九边在忠国公的统帅之下,定能马踏漠北,横扫王庭!”
之所以只给荣誉封赏,同样是考虑于谦升少保时日尚短,再往上加衔就剩下“三公”称号了。理论上除非通天功劳,明朝没出现过几位活着的“三公”,单凭夺门之变的坚定立场还不够,必须得有实质性的功绩,这点于谦比不上石亨。
车厢内瞬间再度寂静了下来,不过很快门帘外马夫传来了声音:“公爷、沈阁老,承天门已经到了。”
沉默许久过后,沈忆宸终于抬起了头颅,眼神坚定的望着朱祁钰,看不到任何要弑君带来的惶恐跟犹豫。
就如同沈忆宸一直以来的回应,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遵从这道谕令,沈忆宸现在就可以想象,自己会承受多大的压力。可如果抗旨不遵,总督辽东恐怕都去不成,兵部侍郎的官衔将是仕途的顶点。
由此可见,也先这种枭雄性格,怎么可能让皇太子猛可安然活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山呼“万岁”之后,满朝文武退去,沈忆宸正准备前往御书房的时候,忠国公石亨却亲热的靠了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恭喜沈阁老,此时总督辽东讨伐兀良哈三卫,以文官身份掌武事,说不定能成为下一个靖远伯!”
如果太上皇朱祁镇死在沈忆宸手中,对方背上了弑君的名声,站在大明皇族的立场上看,沈忆宸就是曹操董卓之流。特别身为皇太子的朱见深,未来要是继承大统之位,对于这个杀害生父的臣子什么态度恐怕显而易见,注定君臣势难两安!
“朕还记得当初问过沈卿,该如何处理上皇之事,当时你的回答是希望朕统治的大明,能远迈汉唐,功盖唐宗宋祖!”
包括现在让沈忆宸去弑君,把帝王御下之道给展现的淋漓尽和图书致,手段谋划堪称精彩绝伦!
“但朕心中很清楚,人的野心跟不如意是无法消除的,只要根源存在明日依旧会有另外一批叛党的诞生,贬黜治标不治本,对于朝政的危害后患无穷。”
想要位极人臣,沈忆宸就必须走一遍自己老路。
要知道历史上也先登基称汗后,把忽必烈直系血脉几乎是斩尽杀绝,曾经人丁繁盛的忽必烈嫡裔男丁,硬生生到了天顺朝时期,只剩下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便是脱脱不花弟弟的曾孙巴图蒙克。
当沈忆宸来到御书房,发现这一次显得特别安静,屋内只有景泰帝朱祁钰跟成敬两人,往常伺候的宫女太监通通站出门外回避,甚至就往守卫在长廊的禁卫军,位置都远离了些许。
沈忆宸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石亨愿意主动示好,自然话得捡好的说。如果历史已经改变,他没有诬陷导致于谦被腰斩于市,单论用评价武将的标准来看待石亨,毫无疑问是合格的。
毫无感情|色彩的一句话语,让沈忆宸仿佛如坠冰窟,他其实早上已经从成国公朱勇的话语中,意识到景泰帝朱祁钰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结果没想到真的要自己纳投名状!
另外脱脱不花的嫡子猛可,已经被沈忆宸给送到了辽东都司,用着皇太子的头衔召集鞑靼旧部,以及不愿意臣服也先的蒙古部落。
沈忆宸没料到石亨会过来主动跟自己搭话,于是赶忙拱手谦虚道:“忠国公客气,靖远伯数十年戎马才破例封爵,本阁部差之甚远。”
沈忆宸默默看着朝会上的一切,他此刻满脑子想的都是朱勇在马车上提及的“投名状”,直至退朝前景泰帝朱祁钰点名到御书房面圣,这才让他回过神来。
成国公朱勇神情复杂的叹了口气,历经数朝他心中很清楚,很多东西注定无法更改。包括自己夺爵问罪,英国公庶子袭爵等等,某种意义上是来自于皇家的敲打跟平衡。
还没等沈忆宸回话m.hetushu.com.com,石亨的背影就已经跨出了奉天殿,无奈的叹了口气后,他只能先遵从圣谕前往御书房,看看景泰帝朱祁钰私下召见自己到底所为何事。
反之站在沈忆宸的角度,想要保住自己身家性命跟荣华富贵,必然不能让太上皇朱祁镇一脉即位,天然转变立场支持易储,扶植景泰帝的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这是朱祁钰第二次向沈忆宸说出别让他失望,只不过两次的语气跟情感完全不同。第一次充斥着一种期盼,更多属于自身天真的想法跟信任,事后连朱祁钰都自嘲一笑。
“臣,见过陛下。”
说完这段话后,景泰帝朱祁钰从御座上起身,把目光望向了窗外的骄阳。
朝会上按照惯例,商讨了一些民生军政要事,蒙古再度犯边的军情自然是重中之重。不过就如同朱勇跟沈忆宸对话的那样,宣大防线有了昌平侯杨洪跟定襄伯郭登坐镇,只要能保证后勤供应,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
“陛下让你再度领兵,他也需要投名状啊。”
不过朝会的最终结果,与沈忆宸预料中有些不同,宣大防线为了更好的协调跟统筹,在派了昌平侯杨洪坐镇的基础上,景泰帝朱祁钰下令忠国公石亨佩镇朔大将军印,任总兵官管辖九边兵马。
真正需要关注的点在于,如何完成对于兀良哈三卫的征服与吞并,让天圣汗也先一统蒙古的版图缺失一块。
就好比徐有贞,只要把他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那么发挥出来的作用可能会名垂千古。
刻薄寡恩之辈,如果沈忆宸没有猜测错误的话,石亨应该指的就是于谦。看来当初朝会上几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依旧是酿成了死结。
这个任命毫无疑问彰显了朱祁钰对石亨的信任,同时分散了总督天下兵马的于谦权力。为了补偿后者,朱祁钰还以护驾之功的名义,授予光禄大夫、柱国等等封号。
“为何?”
曾经满朝文武均认为大明下一个位极人臣的官员,会是总和-图-书督天下兵马的于谦。结果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石亨会红得发紫,成了那个恩隆最盛的宠臣。
只能说某些方面于谦耿直的有些过头,丝毫不留情面导致没有转圜的余地。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于谦是一个圆滑世故的官员,他还能青史留名吗?
景泰帝朱祁钰有着身为帝王的猜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对臣子百分之百信任的皇帝往往死的最快。
可能今日过后,只有祭奠兄长朱祁镇的时候,景泰帝朱祁钰才会回想起那份最为纯粹的亲情吧。
很久很久之前,沈忆宸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诛王或者弑君这样的谋逆犯上举动,你可以想、可以说、甚至可以暗中去做,却永远不能承认跟公开,否则定然会违背整个封建社会的纲理伦常,沦为千夫所指的下场。
换作别的蒙古可汗,比如脱脱不花那种,是绝对没有这个野心跟气魄在内部不稳的前提下,展开大规模的外战。但也先乃是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枭雄,非黄金家族血脉即位大汗的第一人!
也先想要攻打辽东都司?
如今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终究还是发生了,就宛如历史重现一般,主动起兵的太子(上皇)遭遇到同样结局,身为失败者迎接他们的将是身死人亡的下场。
说罢,石亨换上了一种唏嘘的语气继续说道:“本公时常回想起当初在辽东与沈阁老并肩作战的场景,那时的金戈铁马令人热血澎拜,希望这一次总兵九边,依旧能默契的通力合作,达成汉唐封狼居胥之功!”
“沈卿,毋需多礼。”
“现在,到时候了。”
早前赵鸿杰有一句话说的无比准确,那就是沈忆宸很多时候跟朝臣一样,太过于小看景泰帝朱祁钰的能力,他继承大统之后在帝王心术上成长速度,远远超乎众人的预料。
沈忆宸满脸疑惑的询问了一句,认真来说夺门之变过去半月有余,很多善后事情也不需要自己处理,九边烽火再起理应让自己尽快上任为妙。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