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465章 夺门之变

第465章 夺门之变

一声声的附议出来,阁部级别高官半数以上当即表达了立场,仅剩下沈忆宸以往的那些死对头,比如贺平彦、杨鸿泽等人,以及都察院跟工部。
“陛下,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务,臣认为当与时俱进,附议沈中堂开海禁的进言。”
见到此等情形,景泰帝朱祁钰知道大局已定,于是乎开口道:“既然众卿家没有异议,那么此事就依照沈爱卿在奏章中所言,开放海禁在闽、浙、江、粤四地建造海关,并且设专官收税。”
高穀没有过多的废话跟理由,当答应杨溥助沈忆宸权倾朝野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其中有私心,有腐儒,更有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望着这群起激愤的模样,景泰帝朱祁钰把目光放在了沈忆宸身上,他早就预料到有此种情形的发生,如何解决还得始作俑者去处理。
这不能算是恭维或者拍马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此时开放海禁,坚持下去朱祁钰将得到一代明君的称号!
现如今勋戚已经彻底垮台,成国公朱勇更是夺爵贬为庶民,就没有必要再对抗下去了。相反朱仪身为女婿,双方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必须得助力他顺利袭爵,才能扩大在朝中的影响力。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沈忆宸这时候清咳两声,然后转过身来用着锐利无比的眼神注视着后面众人。
富贵险中求,沈忆宸早早就做好了二帝相争的准备跟布局,他绝对不想让这份惊天功劳流落到旁人手中,哪怕这个人是千古英雄于谦。
“臣附议。”
开海禁收税这些,景泰帝朱祁钰很容易就理解,唯一难点就是要违背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可宝船舰队下西洋之事,他始终不敢贸然做出定夺,原因在于永乐年间花费了天文数字的银钱,却没有得到与之对应的收益。
心中的理念跟底线告诉杨鸿泽,沈忆宸此刻选择开放海禁是对的,总比剥削的民不聊和_图_书生要强!
别说是景泰帝朱祁钰这样补齐了太后圣旨、禅位诏书、三辞三让的合法皇帝,哪怕就是王莽这样的篡位叛臣,你好歹也得在宣布废除对方帝号的基础上,才能宣布改朝换代新君即位。
事已至此,再怎么反对都没有任何意义,诧异过后就是一片沉默,包括科道言官在内没有人再挺身而出,敢站在整个朝廷大员的对立面。
金濂把后果给说的十分严重,这不是给景泰帝朱祁钰施压,而是让满朝文武拥有一种危机感。
“臣附议。”
没有人可以告诉贺平彦这个答案,甚至就连杨鸿泽本人都说不清楚。可能是顺天贡院外士子请命的那一幕刺|激,也可能是十年寒窗圣人言教导家国大义,更可能是见到了饥荒下百姓的乞活挣扎场景,粉碎了他以往的一些坚持。
身居高位的官衔,加上长久领军作战带来的杀气,如今的沈忆宸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在朝会上唯唯诺诺的小官。哪怕以不畏强权著称的科道言官,此时都没有人敢长时间与沈忆宸对视,这股不怒自威的其实堪称惊人!
历史已经改变,现在的景泰帝朱祁钰并未重病不起,庶长子朱见济依旧好好的活着,没有平定夺门之变后选择谁继承皇位的难题。
……
朱祁钰当即怒喝了一句,自己都没有退位,皇兄朱祁镇怎么可能用“复辟”这词,应当叫做造反。
一石激起千层浪,站在奉天殿后排的中层官员,以及殿外台阶上的科道言官们,反对的声音可谓是愈演愈烈。
无法验证的事物,他只能选择保守的姿态,先行开放海禁再酌情考量下西洋。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之时,于谦毅然决然的挺身说道:“天位已定,岂能朝令夕改,容上皇谋逆!”
但就在这个时候,杨鸿泽站了出来,在贺平彦诧异的眼神中朝着景泰帝朱祁钰拱手道:“臣附议!”
礼部尚书胡濙适时站了出来www•hetushu.com•com,成国公朱勇位极人臣的时候,他身为文官集团的代表,必须为自己的阵营争取利益站在勋戚的对立面。
可杨鸿泽生性高傲,一直秉承着儒家理学,这种与民争利并且有违祖宗之法的上疏,一向是他最为鄙夷的离经叛道行为,怎么可能会认同沈忆宸。
“放肆,朕顺承天命即位大统,太上皇如何复辟!”
如果东华门破了,那么能防守的就只剩下紫禁城核心的左翼门跟中左门,加之宫墙低矮几乎抵挡不了多久,也难怪这名大汉将军如此惶恐。
殖民贸易这类沈忆宸奏章中的新词,朱祁钰闻所未闻,另外西洋藩邦各国情形,他同样两眼一抹黑。
沈忆宸知道很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达成开海禁的决策,他就已经无比满足,当即用着激动无比的心情高呼朱祁钰圣明。
礼部尚书胡濙跟吏部天官王直的赞同,贺平彦能理解这是政治上的妥协,毕竟一方是成国公嫡长子朱仪的岳父,另外一方得卖户部尚书金濂个面子。
于谦的煌煌之言,让本有些六神无主的景泰帝朱祁钰,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至少没有出现朝臣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诸如于谦这样的掌军文臣,依旧站在自己的这边。
那么一些拥护或者讨好过的官员,必然逃脱不掉事后问责,剧变之下不人心惶惶才怪。
大明要是垮了,你们手中的权势钱财将烟消云散,好好权衡一下再去做出决断。
当阁部官员纷纷选择了赞同,奉天殿内中下层官员很多人此刻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沈忆宸在绝大多数官员眼中,是一个文官集团的异类跟叛徒,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那种。
“臣身为兵部尚书,当领兵定国安邦,还请陛下授命平叛!”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官员而言只有永远的利益。
内阁首辅陈循首先站了出来表明hetushu.com•com态度,不管怎么说沈忆宸终究是阁臣,在如今阁部争斗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内部更应该团结一致。
“诸位同僚的意见,本阁部俱已考量过,大明如今国库空虚,急需东洋的银钱、西洋的米粮,这些只有开海禁从番邦蛮夷获取。”
“臣附议。”
就在景泰帝朱祁钰感受着帝王威严的时候,一名大汉将军去无视宫规律令,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从殿外冲了进来,然后匍匐在地惊恐万分的说道:“陛下,太上皇他复辟了!”
这份平叛之功,沈忆宸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中!
“臣知罪。”
“海禁乃太祖皇帝定下来的祖制,绝对不可滥开,还请陛下慎重考量!”
兵部尚书于谦也赞同沈忆宸的开海禁。
“臣听闻沈阁老还打算重启下西洋,如今朝廷南征麓川,北讨兀良哈三卫,更有瓦剌部虎视眈眈,哪来的银钱去如此挥霍!”
名不正则言不顺,哪怕权倾朝野掌控帝国兵权,于谦始终没有如同权臣那样去践踏程序正义。你可以认为这是迂腐,可如果没有这样恪守底线的坚持,那么他也不可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于少保。
现在朱祁钰依旧是皇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那么明英宗朱祁镇的复辟,就只能被定性为谋反!
结果现在一看,连开海禁这种祖宗之法明令禁止的举动,沈忆宸硬生生的做到了阁部统一战线,着实让人有些不敢相信,他到底是怎么说服这群绯袍大员的?
“吾皇圣明!”
这句话无疑等同于在奉天殿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带来的震撼效果远超沈忆宸之前上疏开海禁,瞬间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难道说他也“投敌”了吗?
“陛下,危矣!”
随着长安门攻陷的消息传出来,这下不仅仅是大汉将军恐慌,奉天殿内外文武百官几乎有半数脸上出现了惊恐神情。
“另外倭寇来袭更是不足为惧,本阁部可以明摆着告诉各位,hetushu•com•com大沽海防口驻扎一支下西洋级别的宝船舰队,别说是区区倭寇跳梁小丑,即刻灭了倭国都易如反掌。”
自从京师之围解除之后,沈忆宸跟于谦两人就没有过多的私交,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外一方面是于谦从来都不擅长,或者说不屑于去搞那些人情世故。
说罢,沈忆宸目光再次扫视那些反对的官场,这一次别说是与之对视,稍一触碰到沈忆宸的眼神便赶紧低头下去,他们很清楚这些话语背后的意思。
但只要对家国天下有益,不管有没有私交,于谦都会秉持着大公无私的理念去赞同对方。
奉天殿内的文武群臣,齐齐跪下高呼,算是封建王朝的传统项目。
这名大汉将军立马意识到自己言语错误,赶忙匍匐在地请求宽恕,不过内心的极度恐慌之下,他还是很快就抬起头补充道:“太上皇率领的叛军,已经攻陷了皇城的长安门,正在朝着紫禁城的东华门袭来。”
“臣附议。”
仅仅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沈忆宸还有于谦跟文官集团达成了妥协,强行扶植上位用来稳定人心。现如今太上皇朱祁镇卷土重来,要是复辟成功的话会不会在朝中搞大清算?
“吾皇圣明!”
还有更重要一点,那便是现在的于谦可以师出有名,得到皇帝的平叛授命。
对于这种场景,朱祁钰同样心潮彭拜,对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改变祖宗之法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对于朝堂的掌控以及帝王权威性大大增强。
一个无法御下的帝王,别说是改变祖宗之法,连最基本的政令都无人遵从。
同时朱祁钰心中还有些复杂,他本想在朝会的最后宣布阮浪联合上皇意图复辟的消息,结果没想到皇兄却抢先下了手,两兄弟莫名达成了一种图穷匕见的默契,真是一种讽刺!
另外便是朱祁镇的起兵复辟,依旧犯了他御驾亲征的心急老毛病,没有取得皇太后孙氏公然宣布废帝的“圣旨”,从而获得www.hetushu.com.com重登帝位的合法性。
什么?
如果不是靠着背叛太上皇获取从龙之功,压根就坐不到内阁大臣的位置,同时阁部官员也不可能真正的接纳跟认可他。
东华门便是沈忆宸每天入阁办公走的路,距离文渊阁跟皇帝举办经筵的文华殿仅仅只有数百米之遥,距离奉天大殿也不过数千米的距离。
“另下西洋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其余便交给金爱卿全权负责。”
很快喧嚣的奉天殿内外,就变得鸦雀无声起来,没有高层大佬的支持这些反对的官员不过是乌合之众,谁又敢去挡沈忆宸的锋芒?
景泰帝本就是守成之君,加之临时上位没有足够的根基权势,注定他无法像明英宗朱祁镇那样可以肆意妄为,充斥着冒险主义精神。
“大明立国接近百年,哪怕禁海之前也没收过商税,设海关岂不是与民争利?”
话到了这个份上,户部尚书金濂当即出列,为沈忆宸站台道:“陛下,南北两地边关战事一触即发,朝廷目前银钱米粮难以为继。同时为了避免去年漕运拥堵带来的危机,开放海禁刻不容缓,否则将重蹈京师之围的覆辙!”
“臣附议沈中堂进言!”
“前几年还有倭寇来袭,松江府大宁卫被攻陷,官兵死伤数百,现在开放海禁如何保障万里海疆?”
要知道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为帝说穿了,监国之前既然没有威望,又没按照帝王教育打造班底,甚至很多朝臣连他长什么样都不清楚,靠的并不是自己的能力跟谋划。
“最后便是与民争利,如今海上走私贸易的那些海船,真的是升斗小民能造出来的吗?”
“于少保乃朝廷中流砥柱,当坐镇奉天大殿稳定人心,臣愿意前往东华门平叛!”
开海禁、建海关、收海税,是目前大明在战争财物胁迫下,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小的财政来源方式。于谦巡抚两省之地数十年,朝中比他更了解民间疾苦的官员屈指可数,再加苛税就是逼迫百姓家破人亡!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