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满唐红

作者:圣诞稻草人
满唐红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九百三十五章 彼之蜜饯,吾之砒霜

第九百三十五章 彼之蜜饯,吾之砒霜

等到其他人探明了道路,智者才会进行押宝,将一切都压上去。
他只是单纯的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而已。
此外,到时候李渊恐怕早就驾崩了,李元吉如果人在大唐,势必会继承李渊的位置。
李元吉点了点头道:“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做事确实该有自己的后手,但我们借着突厥、吐谷浑、吐蕃帮我们去窥探西方,跟我们自己准备后手并不冲突。
不过,依照历史上的记载看,草原人进了西方那就是无敌的,鲜有对手,如今西方最强劲的十字军也还没有出现。
只不过,相比起来,还是从西域入西方更稳妥。
可是从蜀西入西方这条路却不好走。
毕竟,在这个没有公路,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的时代,进入西方的路并不好走。
李世民听到这话,瞪着眼道:“你想要窥探西方,窥探那些我们不了解,也不清楚的地方,不付出点代价怎么可能呢?
李元吉必须在李渊还活着之前就定好调子,布置好大局,开好头。
这让他想起了一句话。
理论上从蜀西入西方的道路还更近。
大唐只需要直接面对最难攻克的敌人即可。
即便是李元吉不想,李渊在死之前,也会想方设法的推李元吉上位,满朝文武也会用尽各种办法求着李元吉上位。
唯有付出,才有收获。”
在别人说出跟这有关系的话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往这方面想。
大唐只需要跟和图书在他们的身后,坐享其成即可。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在背后支持着突厥、吐蕃、吐谷浑,让他们去西方搅风搅雨。”
所以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开拓蜀西的道路。
李元吉放下了手里的策略,忍不住感慨。
唯有如此,李元吉才不会被李渊给逼回去,被文武们给挟裹着,登上那个位置,锁在那个位置上。
李世民身为一个军事家,早已将这种习惯融入到了骨髓里,所以他想问题的时候也会这么想。
李世民伸出手,想拍案几,可是手悬在了案几上空却没有落下来,而是继续瞪着眼道:“世上哪有只收获,不付出的事情?
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我们窥探西方。
李世民张着嘴,很想说有,可话到了嘴边却没说出口。
历史上两汉的时候,确实分别从西域和蜀西窥探到了身毒。
李元吉失笑道:“真到了那个时候,二哥觉得我还有闲暇去窥探西方吗?”
想走的路多了,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大了。
李世民眼睛一瞬间瞪的像是铜铃,眼中写满了‘你知不知道你的话自相矛盾’。
所以他没必要去试探。
在唐人眼里,西方是朦朦胧胧的,是未知的。
李世民愣了愣,道:“你是想在突厥、吐蕃、吐谷浑窥探到西方,确认西方确实有一片热土以后,再开拓其他进入西方的路?”
不过,这个念和*图*书头刚在李世民脑海中生出没多久就被他甩出去了。
可惜,李世民猜错了李元吉的想法。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里莫名的有点泛酸,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你想借着突厥、吐谷浑、吐蕃的实力去帮你窥探西方,前期你是不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到时候我们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开始窥探西方。
等到别人帮我们探明了西方的情况,帮我们打通了所有的道路,我们可以直接沿着他们探明的路去走。
那时候,我大唐的丁口应该已经恢复到了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所以占据了林邑,在林邑建造码头,借着林邑为跳板,去窥视一下天竺,以及天竺以西的地方,倒是可行。
所以我们做事,可以假借别人之手,但不能完全假借别人之手,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东西,得有自己的后手才行!”
虽说如今大唐的造船业还支持不了远洋航行。
因为从西域入西方的话,大唐可以派遣大量的先遣部队去帮忙趟路,去帮忙铲除各种威胁。
所以先借助别人的力量走通一条路,然后再借助别人的力量走通其他路,最后能自己的力量聚集够了,再用自己的力量稳固这些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绝大多数智者在进入一个未知的地方的时候,都不会一次将宝全部押上去,而是会想办法让其他人帮忙去探路。
李元吉在所有人的簇拥下,根本就没有退缩的余地。
和图书世民会这么想,也在情理之中。
我只是说不想用极大的代价去开拓进入西方的路,没说就不开拓了。”
李元吉淡然笑道:“可我想让别人替我们付出,我们直接夺取收获。”
高明的将帅都会在大战之前就通过各种试探、佯攻弄清楚敌人的具体实力,以及各种布局,等到一切了解清楚了,才会全军出击,瞅准敌人的薄弱点,给敌人沉痛的一击。
李元吉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对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那些土著们而言不算什么,可是对大唐的将士们而言,却是一道巨大的障碍。
突厥、吐蕃、吐谷浑人入了西方完全能横躺,大唐仅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军备,以及足够的技术支持即可。
“可是从蒙舍诏进西方的路并不好走,林邑也一样。”
而这种代价,不是现在的大唐能负担得起的。
大唐只要能一直压着突厥、吐蕃、吐谷浑,就能一直从他们的战利品中分享到最丰厚的果实。
更重要的是,大唐进入西方,所派遣的先遣部队是突厥人、吐谷浑人、吐蕃人。
一旦李元吉继任了李渊的位置,被大唐的所有琐事拴住,也没办法再随心所欲的行事了。
他从一开始想要兵进西方的时候,就考虑过如何进入西方这个问题。
仅仅是一个蛇吃虫咬,就不是绝大多数北方将士能有适应的。
遥想当年七十二路反王共同逐鹿,谁不是为了它?
所以需要大唐打的硬和_图_书仗不多。
所以对现在的大唐而言,从西域进入西方的路反而更安全。
所以,对大唐而言,从西域入西方的风险最小,所需要付出的也小,收获却是最大的。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肤浅了,是不是胸无大志了。
我们就可以掌控他们帮我们开辟出来的道路,甚至取代他们。
这就跟打仗的时候去试探、去佯攻一样。
所以,我们不可能派遣大量的兵马去蒙舍诏所在的地方钻山过林,更不可能派遣大量的兵马穿过蒙舍诏西方的丛林去征讨西方。
到时候别说是窥探西方了,就算是想要御驾亲征,也得跟满朝文武们都好几回心眼才能得偿所愿。
李元吉感叹着解释道:“我大唐如今的丁口才勉勉强强达到三百万户而已,还不足两汉鼎盛时期的六分之一,连我大唐的疆域都填不满,更别提填满我们即将攻占的突厥了。
到那个时候,李元吉恐怕都四五十了,雄心恐怕早就被大唐的纷纷扰扰给磨平了,会继续窥视西方的可能性极低。
但从林邑到天竺,并不算是远洋,其距离就像是从大唐的扬州到交州一样。
他和李建成争着抢着要的位置,为此不惜伤害自己的血亲,可李元吉居然说不要就不要,为了达成目的,甚至谋划起了极其疯狂的窥探西方的计划。
但是在李元吉眼里,西方的一切都是清晰的。
他如今都没得到它,居然敢看不上它,是和*图*书不是有些狂妄,有些好高骛远了?
王莽征讨西南的时候,败就败在了瘴气和蛇吃虫咬上。
不过,林邑的海路倒是可以开拓一下。
彼之蜜饯,吾之砒霜。
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为了中原区区一隅的地方伤害自己的兄弟侄子、血肉至亲呢?
就是这中原一隅,已经是许多人渴求了一辈子也渴求不到的东西了,他又怎么能看轻它呢?
可一旦突厥、吐谷浑、吐蕃在西方站稳了脚跟,并且坐大以后,你想不付出代价都不行。
所以大唐可以以后再窥探西方,但李元吉不行。
这些人早已适应了草原和沙漠上的生活,能轻松的穿过西域,抵达西方。
人人向往的帝位,人人想要的帝位,在李元吉眼里不仅不是什么香饽饽,反而像是虎狼。
在七十二路反王逐鹿期间,死去了那么多人,不也是为了它?
远是远了一些,但除去了满天的黄沙,以及西域的一些特定的气候影响外,并没有太多的毒虫猛兽出来阻路。
在大唐很多人眼里,西方是蛮荒之地,在大唐少数眼界开阔的眼里,西方虽然不是什么蛮荒之地,但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路上不仅得穿山过林,还得应对各种毒虫猛兽,以及丛林里的瘴气。
李世民的眉头瞬间皱成了一团,“既是如此,你为何不等到我大唐的丁口恢复了以后再去窥探西方?”
李元吉摇摇头道:“我没有这么想过,我只是不想耗费太大的代价去试路。”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