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锦衣状元

作者:天子
锦衣状元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六百六十八章 找谁入阁?

第六百六十八章 找谁入阁?

“……新近西北军报频传,夜里需要有人在内阁值守,朕想的是,以诸位的年纪不宜太过操劳,想安排一名能干的大臣入阁,分担一下责任,不知诸位卿家可有人选推荐?”
朱浩道:“有关入阁人选问题,前一段时间,朝中已有人谈及,比较而言相对有实力,也获得首辅杨阁老赞赏和提携的,乃翰林学士石珤。”
费宏苦笑着回答:“陛下,那些人即便进入翰林院工作,却并无进阶编修、修撰之可能,更无晋升侍读、侍讲之途径,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翰林学士而入阁……”
张佐摇了摇头,直接便在朱浩面前否决了这个人选。
朱浩微笑着摇头,“平时刘学士对我诸多照顾,他自知入阁无望,没有太多的进取心,最近还教导我安心扎根于翰林院,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将来前途无限光明。他生性洒脱,平易近人,估计想早日离朝,回乡过几天安稳日子。”
朱四在大朝会散去后,把杨廷和等四名阁臣一起召到了乾清宫。
朱浩点了点头,“看来下一步,陛下可在入阁人选问题上,做一点文章……此事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朱四蹙眉道:“不是吧?朕听闻,翰林院中也有部分中下层官员,比如说翰林院待诏等官缺,可以用非进士来担任。”
拜托!
张佐连忙问朱浩:“……刘学士去找孙部堂,却不知是何事?莫非是要试探小先生的虚实?”
举人想进翰林院?
想提唐寅的名字你就大声说出来呗!
张佐的意思https://m.hetushu.com•com是他想提拔你,看来是真的器重你,你何不利用这层关系,反过来提拔他一下,让刘春入阁,帮我们的忙呢?
毛纪道:“陛下,眼下内阁事务虽然繁杂,但臣等基本能处置得当,没有拖累任何公务,实在没必要再额外增加人选。”
这可不是小皇帝的行事风格!
朱四语气非常诚恳。
在几名阁臣看来,可能皇帝都觉得这件事打破常规,有些难以启齿。
我们都混到内阁大学士这职位上了,还把我们当傻子?
而孙交对朱浩的了解虽然深入一些,知道朱浩是新皇的人,但他在刘春面前,却不想泄露太多机密,这是为了保护朱浩,哪怕他知道刘春对朱浩并无恶意。
却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被朱四伸手打断:“朕不为别的,就为朝纲安定,若是你们没有好人选,那一切就交给廷推吧!”
没中进士?
朱四又抛出一个问题。
还说不是,把“先生”叫得如此亲热,你怎么没称呼我们这些阁臣为“先生”?这足以说明在你心目中,还是更加信任唐伯虎,却把我们这些老臣当成政敌对待!
几天后。
……
刘春自以为对朱浩非常了解,也不过只是知道了朱浩的家世。
对朱浩跟兴王府的关系,流于表面,更深层次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谁入阁,轮不到张佐和朱浩来决定。
可张佐想的却是把袁宗皋在内阁的位置,换到一个新皇派系的人身上,至少能对杨廷和形成一定钳和-图-书制。
你们都这么无情地回绝朕了,那朕也就跟你们彻底撕破脸!
朱浩不止一次跟朱四分析过,与其现在于朝中争夺权力,还不如想想怎么把杨廷和给逼走。
难道朕会天真地以为,唐伯虎能跟朱浩一样,一榜就中状元?
那就是举人!
朱四见几人默不作声,继续道:“诸位卿家不用拘谨,朕没有在朝堂上提及,而是私下问询,就是不想擅作主张,朕更想听取你们的意见……朕找人入阁,只是为了让你们多一些休息时间,更好地为大明效力,所以不用多做它想。”
朱四突然问道:“朕还想问问,若是一名官员,从未进入过翰林院,是否便不能提拔入阁?”
话是这么说……
“那……诸位卿家,若是一名官员连进士都没考上,是不是他就完全没有进入翰林院的资格?”
难道他问询几人意见的目的,真的是心疼几位阁臣的辛劳?
蒋冕微笑道:“难道唐伯虎对自己考取进士没信心?”
回到官所。
费宏出来回答:“陛下,此并非定例,但大明阁臣的选拔,基本都遵循此例,轻易不能违背。”
朱浩不想拂了张佐的好意。
“石珤?恐怕……不行……”
朱四听了此话,顿时来气。
此举乃无用功,费力不讨好不说,新皇在内阁还是没有帮手。
明明嘴上没回绝,却给朕和唐伯虎指了一条死路、绝路。
要推举人入阁,怎么可能会找一个跟杨廷和同乘一条船的石珤呢?
唐伯虎都是个五十岁的小老头了,多www.hetushu.com.com少年都未曾接触过科举,你们居然让他去考进士?
要不要找人入阁,或者由谁来入阁,由你们自己来提议,朕没有公开在朝堂上宣布这件事,就是为了把事情限定在一个小圈子内,尊重你们意见的同时,朕不想让人觉得这是有意针对你们几个老臣。
……
不让唐寅进翰林院,朕就找个人入阁,就算入阁的人没法威胁到你们在朝中的地位,也要好好恶心你们一把。
历史上,嘉靖三年杨廷和致仕前,内阁大学士一直都只有杨廷和、毛纪、蒋冕和费宏四人。
等杨廷和裸退后,那时无论内阁谁来当家,都会成为朱四的囊中之物,现在换谁进去都没用。
而在这个有着朱浩的时空,新皇跟杨廷和派系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以至于在增设内阁大学士上,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
真气人啊!
费宏眼见情势失控,赶紧出来劝和。
朱四首先问及四名阁臣近来的辛劳程度。
四名阁臣即便都知道小皇帝有意往内阁塞人,却也没想到会说得如此直接。
到三年时杨廷和派系的三名阁臣一起引退,费宏出任首辅,随即石珤和贾咏入阁,形成过渡,那时桂萼、张璁等人也开始走上权力中枢,但他们只是入翰林院为学士,并未入阁,一直到嘉靖六年这段时间,内阁有了杨一清、谢迁两位元老级别人物提领,最终完成新老交替。
……
因为杨廷和知道,说白了这是他跟皇帝间的矛盾,不能由他来开第一炮,需要有人帮他冲锋陷阵。
姑且不www.hetushu.com.com说你们会从中大动手脚,就算他侥幸考上,不中一甲进翰林院不照样没希望,到时你们还不得各种限制?
本来朱四指望袁宗皋和费宏入阁后,能帮上一把,结果袁宗皋身死,而费宏则在内阁中毫无存在感……这也跟杨廷和、蒋冕和毛纪太过强势有关,费宏想帮也帮不上忙。
朱四问道:“那朕开个先河不行吗?之前兴王府长史,袁长史……也就是袁阁老,他并没有翰林院的履历,却能成为内阁大学士,有此前例,朕此番……想以……”
费宏继续回答:“是的,不可!”
“这……杨阁老,不用把话说得那么绝对嘛,朕并不是为唐先生一人……”
这就意味着,若是要提拔新的阁臣来对抗杨廷和,刘春就是较为适合的人选。
这就是制度问题了。
“嗯。”
骗谁呢?
这不给拉出来粑粑又硬给塞回去一样?
可谁听不出来,小皇帝就是为了安抚内阁四名大学士,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内阁人选上做一番文章?
杨廷和道:“大明典制,举人不得为翰林,若是唐寅真有心入翰林院,陛下大可恩许,取消他考取会试、殿试的限制,让他自行参加来年京试,若是能一榜高中的话,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说话支支吾吾。
话没毛病。
作为首辅,杨廷和本来最有发言权,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发话。
气死最好!
“嗯。”
朱四点了点头,“好吧,虽然朕知道如此你们会很辛苦,但既然你们不需要的话,朕也就不做此提议了……”
和_图_书
虽然从某种角度而言,朱浩在此等事上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朱四身边几乎所有大的谋划,都出自朱浩的手笔。
“陛下,此举……”
朱浩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这就纯粹是消遣和打趣了。
这问题听起来极其白痴,但几名阁臣瞬间都明白过来。
在朱浩看来,推举人入阁这件事并不是不可以操作一番,其目的绝非找个合适的人入阁给杨廷和添堵,哪怕是刘春也做不到,主要是借争夺入阁人选之事跟杨廷和巧妙周旋,让杨廷和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做出妥协。
朱四强忍心中的怒火,道:“朕觉得,几位卿家如此辛劳,还是多一名大学士协助你们比较好……朕想听取你们的意见,现在就给朕一个人选吧!”
杨廷和不下台,内阁休想掌控在新皇手中。
寒心呐!
杨廷和终于出列,径直问道:“陛下想让工部员外郎唐寅入翰林院供职?”
张佐点头:“若是他有心相助朱先生的话,倒是个好……人选,或可以……呵呵……”
“恐怕不是。”
但这些话始终有些僭越。
陛下,您直接说想让唐伯虎进翰林院就行了,我们都是聪明人,应该用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交流,用得着这般藏着掖着?
小皇帝话说出口,又收了回去?
什么?
但之前朱四一直没有出手,概因翰林院体系为杨廷和牢牢把控,在这种情况下,换谁入阁结果都一样,哪怕这会儿把杨一清和谢迁召回来也是白搭。
或者让杨廷和觉得,小皇帝没辙了,才会想用找人入阁这么直接而又无脑的招数。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