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锦衣状元

作者:天子
锦衣状元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六百三十五章 代君王日常

第六百三十五章 代君王日常

此奏疏其实朱四可以自己来批,但他实在气不过,便丢给朱浩,让朱浩以自己的笔迹批复,等于是眼不见心为静。
年初病差不多好了,杨廷和觉得跟小皇帝的争斗有些力不从心,便想把弟弟调回朝廷,在旁辅助。
而正月朱四的回复,是“不宜纷更,如弘治年例,以后不许再议增减”。
此人历史上于正德十六年,嘉靖帝刚登基时,便被给事中方凤给参劾贪墨枉法,当时杨廷仪便以疾病为由请辞回乡,而因为朱浩的出现,新皇跟杨廷和势力相斗异常激烈,以至于方凤参劾杨廷仪之事并没有出现。
说白了就是一心想捞银子,中饱私囊,名声狼藉。
不过像朱四这样刚登基,就体现出如此用心治国的皇帝,也算难得了。
……
没人再提把朱浩调出去,杨廷和父子暂时也不会再对他委以重用,这对朱浩来说,反而显得很轻松,不用再理会那么多腌臜事。
至于遣官祭告,也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让几个勋贵一并祭祀就行。
“昭圣慈寿皇太后”是张太后的封号,大礼议之争,一直都是嘉靖初年君臣博弈的主战场,对朱四来说,要加封张太后,等于是打他的脸,尤其是自从蒋太后入宫后便一直跟张太后不和。
第一份便涉及朝廷礼仪之争。
来个一了百了。
“……南京锦衣、江淮等卫,原设水军马快战船。永乐间迁都北京,遂专以运送郊庙献新及上供品物、军需器仗。hetushu.com.com其后管运内臣,假托虚增,肆为奸利。”
“……朱先生,这几天陛下勤勉,每日都批阅奏本到深夜,多数都能应付自如,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您相助。”
这几天唐寅也不在京城,开矿什么的全都在顺利进展,朱浩也不用每天都批阅奏疏,但每过两三天还是会有一些相对重要的奏疏送到他这里,非要由他来批复,尤其是朱四自己搞不定的事。
朱浩的批复很简单。
朱浩代上朱批:“遣驸马都尉蔡震往康陵,总揽祭祀等事……”
……
因为大礼议,在清宁宫火灾后其实就已经有了定调,没出什么意外。
涉及到杨廷和弟弟杨廷仪。
……
蔡震很识相,在朱四登基后不断给蒋太后送礼,甚至私下跟蒋轮接触,示以交好之意。
张佐将厚厚一叠卷宗送到朱浩面前。
上面是给张太后和夏皇后上尊号,下面轮到给邵太妃,也就是“寿安太皇太后”上封号,人没死,还没有谥号的问题。
朱浩的批复很简单:“……遣定国公徐光祚、武定候郭勋、惠安伯张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自从朱棣迁都后,南京锦衣卫的养护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早在景泰年间,就有地方奏报:“南京锦衣卫等卫屯田旗军,多在应天并直隶庐州、滁州等处地方屯种,递年夺占民田,不纳子粒。”
……
朱四提出开矿后,杨廷和有意重启易州山hetushu•com.com厂,以杨廷仪以户部左侍郎来兼领此差事,一来是让杨廷仪打进户部体系,干扰小皇帝在户部内有可能进行的改革,再就是以易州山厂的供求关系,影响唐寅开采的煤炭供应。
毕竟大明王朝历代皇帝中除了太祖、成祖以及崇祯外,多以懒惰著称,再加上大明不设丞相,很多事务需要皇帝亲自决定,成化、弘治和正德等朝内阁成员,更多是起到秘书和顾问的作用,只有眼下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做到了事实上宰相的职位,对新皇形成极大的钳制。
第四份奏疏并不涉及京城事务,而是应天府,也就是南京锦衣卫之事。
第五份。
就因为你儿子被我过继过来?你要是不乐意,大不了我过继别人家的……反正谁当我儿子谁就能当皇帝。
有些在外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但涉及朝中政治权力斗争,尤其是吏部所奏人员迁选调度等,在朱四看来都应当跟杨廷和好好博弈一番,虽然只有区区十二份,但正常批阅起来,可能也需一两个时辰。
武宗皇帝驾崩快一周年了,称之为“小祥”,要派人前去康陵致祭。
全都涉及朝中人事任免。
零碎事,朱浩也只能零碎处理。
那就安抚之。
如历史上一样,都是想方设法把杨廷仪逼走,除非杨廷和兄弟俩能厚着脸皮,继续让杨廷仪顶着舆论压力留在朝中。
“一共十二份。”
现在大臣也在帮张太后明礼,而在https://m.hetushu•com•com张太后封号问题上,年初就已有定论,现在不过是正式遣人祭祀,以告天地。
并不一定是朝中要害衙门,地方布政使司居多。
无非是派谁去的问题。
朝中有数名言官,以其贪赃枉法,对其参劾。
大臣联名上奏,一是确定张太后“昭圣慈寿皇太后”的封号,请求在武宗妻子夏皇后名号,上“庄肃”尊号。
朱浩留翰林院为修撰之事,暂告一段落。
在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下,张太后在皇宫内于一切礼仪、待遇上压制蒋太后,逼得蒋太后没什么脾气。
有点像杨廷和的二儿子杨惇,完全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杨廷和那么深谋远虑,不是做大事的料。
所谓的新势力,就是前几朝中,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勋贵,尤其是不受待见的皇亲国戚,主要以宪宗皇帝的后嗣为主,再往前就是英宗的,这些人本来就是皇亲国戚,声望和影响力都在,还容易掌控。
而从第四份奏疏开始就全部是朝政问题了。
分题本和奏本,列在两边。
……
蔡震是明朝外戚,娶英宗第三女淳安公主为妻,正德朝时,以拷问下狱的刘瑾而名声大噪,终正德一朝,一直都负责大明宗府事,明朝的宗人府负责管理皇亲国戚等事务。
第七份到第十二份。
……
嘴上把朱四形容成明君圣主一般,但朱浩知道,朱四平时所谓的忙碌到深夜,不可能全都在看奏疏题本,有些时候也会玩耍。
在京和-图-书勋贵很多,谁去都差不多,给个事情做。
你要是不乐意,大可回你的兴国地界,何必留在皇宫找气受?
既定之事,没什么好争的,那就祭告呗!
但杨廷仪这个人……
再就是蒋太后的封号问题。
这就是蝴蝶效应的影响。
本来朱四知道有人在宫廷放火,想要追究到底,但无论是朱浩还是蒋太后,都劝说朱四不要追究到底,这把火等于是对朱四的一个警告,并非天意,而是别人对他母子的一种恐吓,现在只是烧清宁宫偏殿,下一步可能就是烧正殿。
张佐这天出宫来,显得有些为难。
就是这么得意!
第六份。
不是有人参劾杨廷仪吗?
这份诏书下去,南京锦衣卫还是有办法赚钱,就是以巡江官校的名义,敲诈勒索过往的船只,再次引来民怨沸腾。
说白了就是张太后看不起“兴国太后”。
又是朱四能批但不想面对的问题。
接下来第二份、第三份奏疏,跟第一份大同小异。
……
到现在,杨廷仪仍旧是“病休”,只是从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退下来,却一直留在京城养病。
朱浩这属于投桃报李,让蔡震逐步掌握实权,以皇室宗族的影响力,为小皇帝获得人脉支持。
朱四登基,一直想排挤朝中守旧派,按朱浩的计划,那就是不断培植依附于皇帝的新势力。
……
……
……
……
朱浩代皇帝批复:“革锦衣卫巡江官校。”
对宫廷礼数来讲,这不算什么,你蒋太后入宫,得到了www.hetushu.com.com正宫太后的待遇,体会到皇帝的孝心,这一切都是我赐予的!
前三份都是跟大礼议相关的事情,涉及到皇宫里四个尊贵的女人。
吏部虽然已有人员报上,但朱四多不想遵从吏部的核选,便让朱浩从中做点文章。
如此境况下,后续的封号、尊号等问题,基本都是顺理成章,朱四不是不能批,是不想批。
张佐恭敬地把东西放下,起身到了隔壁,不打搅朱浩翻阅。
没事蒋太后还得经常去给张太后这个“皇嫂”请安。
当时的请旨内容,是要裁撤舰船。
……
将参劾的人训斥一番,并对杨廷仪一番褒奖,对其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全篇不提任何有关杨廷仪人品问题,也不提其跟杨廷和的关系,总的来说……就是朕知道你有罪,但就是不治你,让你下不来台。
邵太妃和蒋太后,一个正式的封号是“寿安皇太后”,一个是“兴国太后”,蒋太后甚至连“皇”字都不能加。
你只是一个小宗的王妃,怎么能跟正统的皇太后相提并论?
朱四登基后,南京守备太监戴义,此人也属于被排挤的一派,身处江南急需立功,想早些回京述职,便在正月奏报南京问题。
杨廷和要不是看在杨廷仪有点能力,又是进士出身上,否则也不想用这个弟弟。
不能把政敌逼得太紧,而且现在杨廷和当朝,张太后声望也在,好不容易因开矿之事皇帝跟张太后关系有所缓和,那就得过且过,等以后你皇位坐得更加稳固后,再来论礼也不迟。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