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大唐再起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八卷 番外 番外4 震雷

第八卷 番外

番外4 震雷

饱受征粮征兵之苦的山东,江南等地,更是流民四起,户籍丁口,损失近三成,赋税减半。
正统元年七月,皇帝李延煦,加元德皇帝为怀宗,谥号“明义通仁武德彰化孝皇帝。”
而,由于赵国以旁支夺嫡,让藩国蠢蠢欲动,尤其是封与漠北的藩国,如郑国、荆国、沈国。
景定二十八年,宣武二年。
于是,宗藩三策施行天下。
百姓饥馑,天下百废待兴。
李延煦颇为疑惑,他对于自己的操作正津津乐道,此时闻听到逆言,不由得说道:“十年来,不曾朝贡的藩国,如今络绎不绝而入洛阳,道路为之堵塞,宗藩体系再复,怎能说不保这等危言耸听的话来?”
后,历经十世,为成祖、度宗、恒宗、景宗、康宗、明宗、孝宗、神宗、显宗、献宗。
绍隆十九年,李怡璟崩于临安府,庙号:“宣祖”,谥号:“绍武昭兴继德孝皇帝”。
对于元德皇帝的儿子们,除留下八岁的幼子外,其余的,一律封为国公。
随即,藩国开始朝贡,朝廷声位大震。
仅半载,天下人心思定,元德皇帝的仁德忘却,只记得其多年来的苛待灾难。
由此,天下安定二十载。
十一年,设景国,于旧赵国之地(黑水都护府);设平国,置于乌古部,沈国之侧。
和*图*书里像之前,皇帝就想盯着自己的藩国,从而让他儿子继承,毫不讲理。
不久,果然藩国雀跃,宗室之心渐安。
庙号成祖,谥号:“绍武文成昭明孝皇帝”。
后,复三次南伐,李怡璟皆胜之,徐兵不复再来。
“一者,诸藩之子因战乱多年不就宗学,离我之心渐远,陛下须复之,不从者,当以惩戒。”
在中央的支持下,世祖系藩国大胜,仁宗系实力大减,损兵折将,而且还土地减少,在朝廷调停下,不得不屈服。
“如今,公正已失,继祀无有,宗法残存,仅以威德,四失其三,独木难支啊!”
皇位的继承,本来在薛王一脉,如今转成了赵王一脉,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区别,反正也轮不到他们当国。
“二者,陛下诸子,多已年满十六,可就藩于海外,依为支柱。”
“三者,百余年来,藩国之主,若无有子嗣,庶出旁支,难以继位,陛下可结与恩义,可从旁支选嗣过继,如此不下十载,宗藩尽心五朝廷。”
“陛下!”王圭整理下胡须,一脸诚恳道:“世祖以来,朝廷维持宗藩,一赖宗法,二依威德,三靠继祀,四为公正。”
对此,李延煦乐见其成,大力拉拢世祖系,针对仁宗系,实行区别对待和*图*书
四年,发兵十万,复河套。
藩国时反时归,新藩时灭时复。
大家都觉得,肉还是烂在自己锅里比较好。
皇位只能在薛王一脉,这是世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就算是变更皇位,只能在他们之间亲藩之中选择,何来赵藩夺食?
太子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命元年。
正统二十年,五月,上晕厥于殿,翌日,封皇长子为赵王,监国。
随即,其又淘汰官吏,惩戒贪官,裁撤兵马,清剿盗匪,梳理民籍。
而其四藩之世子,则继承王位,既往不咎。
而这四藩,由于参与了造反,以下犯上,直接导致了元德皇帝的失位,所以其宗室,尽废黜为庶民。
陈藩、凉藩已经迁徙海外,既往不咎。
也多年来的战乱,河北府,幽州府,几乎毁于一旦,流离失所者,不下于百万。
其中,郑国在原先的谟葛失部,建立起藩国,都安北城,有三万帐牧民,土地范围从丰州以东、武州以北,方圆数千里。
如此,到了正统十年,终于点起了火花。
“好!!”李延煦大喜,拍着手赞叹不已:“这真是国策也。”
“陛下赐封怀宗之子,又养薛王于宫中,已有重整宗法之雏形。”
而李延煦,则直接宣布,将朝鲜半岛,废藩置府,废黜军管,朝鲜府,管辖hetushu•com•com曾经的蜀国、齐国、韩国、吴国。
王圭抬起头,正色道:“如今,乘着威德未失,须重做三法。”
天命三年,三国犯边,北庭都护府(河套)失陷,危及宁夏、西凉、山西三府。
至此,乱了近五年的中原,再次恢复了和平。
赵王李怡璟,奔于长沙府,即皇帝位,仍以景定为年号,是为景定二十七年。
宣武七年,改元绍隆,以交州为临安府,矢志北伐。
韩、蜀、齐、陈、凉,以及赵国之钱粮,填充国库,仅一月间,就还欠官吏半年的钱粮,一时间,洛阳民心大安。
甚至,在某些方面,进行绝对的拉偏架。
公元1379年,乱军攻破洛阳,帝自焚而亡。
政治上的攻势,还不止这些。
国都,黑车城。
因家乡,古为徐国,故改国号为大徐。
截止到正统三年,各府大致平定,饥荒缓解,流民安定。
随即,他又疑惑:“若旁支可继统,那日后我的皇子们怎么安排?”
十二年,废黜北庭都护府,设宁国,以皇五子就藩。
沈国,则在黑车室韦人基础上建立,本质上就是为了协助辽北都护府,对抗契丹等蛮人,所以国力强横,位于呼伦湖南侧。
乱民之首,朱重贵,淮江府人,以三十七岁,洛阳称帝,改元宣武。
由此,世祖系www•hetushu•com.com三十二国(除去继祀的),仁宗系三十国,几乎是意见不一,吵出火来。
“陛下,这天下宽阔的很,莫要盯着那些藩国熟地,世祖年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可比如今辛苦多了。”
这时,首相王圭大为震惊,忙不迭的拜见皇帝,叩首悲愤道:“陛下,宗藩难保矣!”
而由于在黄河之畔对峙三载,导致黄河水患难治,几乎每个月都有决堤,河南府粮价翻数倍。
如此强烈的政治怀柔,让藩国开始分裂。
此后两百余年,边患不止,朝廷不堪重负。
十年,复设藩国,帝以皇次子为定王,置于旧陈国(渤海旧地)。
“好,就这样办吧!”
“凭借着威德,虽然见效极快,但却仅仅能维持数载,一旦畏惧之心渐消,藩国离去之日不远矣。”
但在民间,则言语,失位而死也同样曰怀,其意义不言而喻。
毕竟,距离洛阳太远了。
李怡璟不敌,奔走于广州。
十一月初七,帝崩于长生殿,享年六十五。
正所谓,慈仁短折曰怀,故正统皇帝用之。
换一句话来说,他们只能在洛阳,自己的王府里,称孤道寡,享受着皇帝的监控。
李延煦知其难,所以凡饥荒处,皆减免之。
五年,重修长城,年支五百万贯。
三国频繁南下挑衅,朝廷剿抚并用,终和图书难灭其野心。
以第一代藩王,如中山王、卫王,徐王、成王等,世祖系藩国,皆表示勉强接受。
但,列爵而无封地。
荆国,则在更远的阻卜部基础上,建立起来,也就是漠北地区,国都极北城,牧民数万帐。
李延煦下定了决心。
朱重贵发兵二十万,南下长沙。
更是宣布,在来年,也就是正统二年春,恢复停办数年的恩科考试,一时间民心雀跃。
而下了洛阳后,全国数十府,不得不屈从,就算是短暂叛乱的江宁,浙江,西川等府,也旋即被平定。
“哪三法?”
因北人不习南土,恰逢雨季,病疫四起,徐兵溃败。
而仁宗、纯宗之后五世系藩国,则完全不服。
宣武四年,走船于占城,复又上交州,引兵十万御敌于谅山。
“再说,天竺地域广阔,土地肥沃,可比诸藩半岛强太多。”
于是景定二十七年,又为宣武元年。
诸藩半岛的二十余国,进行了一番大混战。
听着这番话,李延煦大惊失色,不复之前的得意,他颇有些头疼道:“相公可有教我?”
二十五年,七月,册封赵王为太子,监国。
于是,消失一百多年的边患,再次出现。
王圭劝说着。
八岁的幼子,则受养于宫中,封为薛王,并承诺,日后待其成年,将会为他择一地为藩国,薛藩不绝祀。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