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竹书谣肆·天下卷:列国纷争

作者:文简子
竹书谣肆·天下卷:列国纷争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十六章 故国故人

第十六章 故国故人

“咚,咚,咚。”有人轻叩房门。
赵鞅当年从晋阳城脱困后,曾举赵氏全族之力围攻邯郸,却屡攻不下。一来,是因为邯郸君赵稷善用兵,善守城;二来,也是因为邯郸城民真心拥护赵稷父子。卫君失德,赵家三次攻打帝丘,每次攻城耗时都不过半月。可当年的邯郸城在赵鞅的猛攻之下,竟奇迹般地守了五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赵稷困守邯郸,直守到箭绝粮尽、饿殍满街才最终无奈放弃。
我不能责怪四儿说得太迟,秦牯去了,她重孝在身,又要扶棺赶回平阳,她在哀恸之中还能记得告诉我无邪来过,我就应该谢谢她。
“确是未了之事。”
国君初丧,雍城大街之上一片缟素,市集之上亦不见往日嬉笑追逐的幼童和喝酒打架的游侠儿,人人身着麻衣,一脸肃穆。
“别唤我君上,我尚未继位。”站在我面前的人轻叹一声,转过身来。
“三年为期”,他竟学会了写字?
我站在枯叶满地的小院里,胸口酸潮再涌,于是赶忙深吸了一口气,重重地抹了一把眼睛。算了,算了,他有他的家、他的国,他肯回来再见我一面,我就该知足了。难道还期望他能抛下一切陪我天涯海角吗?
“邯郸城外千株木槿?”
“不看也好,总不过是些哄骗你回去的话。对了,齐国那边昨天也送来了一卷书信,还指明要我转交给你。”四儿从包袱里拿出一卷竹简递给我,简上有木检、泥封,却无写信人的标记。我起身取来木槌敲开泥封,一展竹条便看到了阿素娟秀的笔迹。
“新君守孝之期不问国政,我们秦人也是知礼的。”公子利踮脚从我身后的架子上抽出两卷竹简,一卷自己抖开,另一卷递给了我,“你方才说你的身世或许与晋国范氏有关?”
我怔怔地看着一室冰冷的黑暗,胸口忽地袭来一阵蚀心的酸楚。哭声从压抑许久的喉头冲了出来,想起这些年经历的一切,想起这些日子失去的一切,忍耐了许久的人就这么坐在黑暗里大哭起来,像个迷了路的孩子,像个失去了所有的孩子。静夜里没有压抑的哭声听起来不像哭声,更像是一声又一声的嘶喊。
“阿拾,其实我倒有个猜测。”公子利迟疑道。
公子利让寺人抬了一箱竹简、木牍放在我面前。我俯身拜过,两个寺人将箱中之物全都摞到了我身前的一张黑漆长案上。
我究竟是怎么错过他的?一个转身,一个晃神?两个时辰前,他就站在我们平时出府爱走的那条巷弄里。夕阳下,他的背影看上去是那样伤心,那样落寞。他是我的无邪,即便他长发披肩,毛裙裹身,即便他离我那么远,远得看不清面目,我也该认出他的。可我……我居然还要别人来告诉我,他来过。
“嗯,邯郸城与帝丘城隔河相望,我母亲当年回卫国访亲时,曾见过邯郸少主赵稷为自己心爱女子手植的千株木槿。初夏时节,大河之畔,万花争妍,想来定是当时的盛景叫我母亲一见难忘,才有了后来她为百里大夫支招儿求美之说。”
“公子深情,阿拾无以为报。”我俯身叩首。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我不见你,只因我身在孝期不能见你。可你今日一送这佩囊给我,我便不顾礼法来了,不求与你说上一句话,只求能偷偷见你一面。可你……你是能来的,却不想来。”公子利盯着我的脸,似乎想从我的脸上找到我这五年来几次三番拒绝他的原因。
门外躬身立着一个寺人,素白的麻衣已经湿了大半。他见我开门,连忙抬手行了一礼道:“君上昨日替巫士找了一个二十年前邯郸城的旧民,若巫士要见,奴即刻将人送进宫来。”
“不可,公子如今定有如山的政务要处理。”我拒绝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快。
师父当年到底借天神的嘴对晋侯、对智跞说了什么?为什么晋国朝局会在短短数月之内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追上了,可他……”
秦宫之内守卫森严,秦宫之中收藏密报的地方就紧挨在秦伯寝宫的东南角。这是一间只有梁柱、没有隔断的巨大房间,门外有侍卫把守,门内有寺人整理打扫,数不清的高低木架就一排排地陈列在房屋中央。公子利带我推门而入,房中寺人见他来了,即刻都低头退了出去。
“外臣敬诺。”
“起了。”我披上外袍走到门边,轻轻地拉开了门。
“阿拾?”公子利轻唤了我一声。
秋日的午后,金色的阳光带着飞舞的尘埃从一排排书架的空隙间斜露出来,一明一暗,光影交错,公子利带着我穿行在不可计数的陈书旧简中,我踏着光阶一路向前,竟有种穿梭岁月的感觉。
“唯!”
自四儿上一次随我离秦赴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这五年里,四儿从一个梳着双总角的懵懂少女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在晋国,她虽有我,有于安,可她心里始终惦念着自己的故土。当她远远地望见雍城饱经风霜的老城门,当她听到身旁满耳熟悉的乡音时,抱着孩子的她竟高兴得落了泪。
是谁说服了智跞?是谁救了赵氏?曾经的疑问,终于在今天有了答案。
一夜之间,雍都上下一片缟素,贵族黎庶为感君恩,皆着丧服。
符舒骑马在前,轺车紧随其后,秦宫内城大门在我面前次第而开。
“今日并无安排。”公子利从竹简中抬起眼来,“你不想我在这里陪你?”
这一夜,我裹着丝被听了门外石阶下秋虫一宿的悲鸣,想了许多和_图_书年少时的事,也想了许多离开秦宫的方法。第二日清晨,平日给我送书简的寺人准时前来,但这一回,他带来的不是书简,而是一件素白的巫袍和一道新君的君谕。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公子孝期不问国政,那入雍吊唁的各国使臣也都回去了吗?”我看着眼前面色憔悴的男人,我知道他很想留下来,也许那座挂满白布的宫殿让他觉得痛苦压抑,也许他想要从我身上偷一段旧日的时光好让自己忘却心中的悲痛和肩上的重担,可我不能让他留下,因为我不能让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就成为秦国朝臣们口中蛊惑国君的妖人。
深秋的寒风吹落了梧桐树上最后的两片枯叶,身后的两扇木门在风中吱呀作响,我默默转身进了屋子。房中的书案上有一卷看到一半的竹简,可现在我已无心再看,食指一推想将它合上,却蓦然在竹简密密麻麻的小字上看到了四个硕大的字——“三年为期”。
我做了秦国十年的子民,原也想披麻衣,戴衰冠,入殿吊唁先君,但符舒却直接命人将我和四儿送进了秦宫后寝的一间小院。
面北招魂,魂兮归去。
“明日随书简一道送来就好,何必又多跑这一趟。放在榻上吧,多谢了。”
“舜,我娘名叫阿舜。”我喃喃道。

寺人小声对我道:“应该都是北方鲜虞国的人。鲜虞国主复国后,这次也遣了幼子入宫吊唁。那贵人觐见君上时倒还识礼,秦语说得也不错。”
“你今日才说这话也委实太晚了。你可还记得当年的仲广——那个被你设计死在大荔都城里的叛臣?”
可我厌恶仇恨,害怕仇恨,因为仇恨无孔不入,只要你有丝毫的懈怠,它就会在你的心里扎根,继而生出剧毒的果实。那充满毒汁的果实,在毒死你的敌人前,往往会先毒死你自己。
“嗯。”我点头。
“什么旧事?”我立马打起了精神。
“政事处理好了?”我问。
神明无情,风更无情。一阵冷风吹过,案几上仅剩的一豆烛火也被吹灭了。
相助?一道微光如流星划过我心头。是啊,虽然秦国这些年一直安于西陲,但秦人在列国之中早已编织了一张不逊于天枢的大网。我心心念念要到鲁国去探查药人的线索,殊不知一座巨大的“宝库”此刻就站在我面前。可是——秦人的密报,我这晋国巫士能看吗?
“罢了,从我认识你那日起,我就从未说赢过你。我走了。”
“你和他的事,无须解释。当年我在雍城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知道他和我一样恋慕着你。他那样的人物,你和他亲近也是早晚的事。怪只怪我当初对你不够狠心。”
周王四十三年夏,我终于回到了雍都。
阿娘死的那年,我四岁,也正是邯郸城破的那一年。我忍不住猜想,阿娘活着的每一日是不是都在等待奇迹的发生,等待赵稷反败为胜接她回家。而她在梦中死去,是不是因为她听到了邯郸城失守的消息,终于绝望了,放弃了。
不久后,天亮了。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在秦人有关范氏一族的记录里,没有一个叫作舜的女人。这个世界属于男人,在他们的游戏里,女人微不足道,她们的命运和生死也根本不值一记。而公输宁所在的鲁国地处东方,与秦国相隔太远,以至于在秦人的密档里鲜有对鲁国的记录。我唯一找到的有关公输一族的记录,也只粗粗地提到了鲁国战车的建造,而无半点儿旁枝末节的故事可供我翻阅。
这一夜,过了鸡鸣之后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院中落叶之上,噼里啪啦格外响。我拥着锦被躺在床榻上,瞪着眼睛看着黑漆漆的窗户。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我已经这样看了整整一夜。
“可你明明还活着。”
他走了,又走了。我以为这一次,我们总有机会说再见。
“可是叫阿藜?!”
神啊,难道这就是我的命吗?
从此后,调香,弄膏,染布,制荼,失败了重来,成功了竟也能叫我欢喜一阵。于是乎,日子眨眼而过。
我在雍都住了十年,虽与伍封,与两任秦太子多有瓜葛,却从未进过秦宫。至于秦伯,唯一一次见他,还是随红药出城祭春的时候。当时隔得远,隐约只在熙攘的人群中瞧见了一个身着冕服的高大身影。
当年连半句晋语都不会说的她,毅然决定随我离秦赴晋,这抉择背后的割舍与牺牲,直到今日看见她腮旁的两行泪水时,我才算真正明了。
“禀巫士,鲜虞使臣日入之前都已离雍了,巫士在将军府外瞧见的那位贵人也走了。”秦宫小院里,寺人躬身立在房门外小心回道。
“若你娘只是泾阳城中一个普通商人的庶妾,自然没有关系。可你今日同我说,她是晋人,又与晋国范氏宗主有亲,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件旧事。”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对,木槿之名……”我低下头扶住自己眩晕的脑袋,忽然有些想笑又有些想哭,我想起那夜商丘暗巷之中男人消失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小儿,不管是谁把你养大,是谁教你成人,他做得真不错。”
“进来。”我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走到案几后坐下。
“公子同意了?”我抬头,丝毫不掩藏自己的惊愕。

“自然记得和_图_书。”
寺人颔首道:“奴就在这里等着,君上吩咐了,巫士只管细问,晚些回宫也无妨。”
公子利担忧地看着我,摇头道:“早已是一片焦土了。赵鞅当年杀了邯郸大夫赵午,又派人将赵午的尸身送进了邯郸城,威胁赵午的儿子赵稷即刻押送五百户卫国俘虏到晋阳。赵稷不愿,一怒之下就将赵家的使者赶出了邯郸城。那使者受辱,出城经过木槿园时,竟一把火烧了园中千株木槿。赵稷盛怒之下,起兵反叛。后来,就有了晋国的六卿大乱。”
“我要出宫,替我备车!”
我下了轺车,在寺人的指引下进了馆驿。馆驿的主事一见到我们立马迎了上来。身旁的寺人与他一番对答,他便躬身引我们上楼。
我愣怔,然后猛地转身一把抱住了来人的脖子。我抱得那样紧,像落水的人抱住了浮木;我抱得那样紧,紧得生怕他再一次从我面前消失。自别后,盼重逢,我抱着无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把脸埋在他微曲柔软的头发里,哭得撕心裂肺,涕泪横流。
空荡荡的秦宫小院里,我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方起,午后又枕着院中鼓噪的蝉声再睡一觉。一旦晋国的事、无恤的事浮上心头,便冲到院中洒扫,舞剑,洗衣,把能想到的事通通做一遍,只求累了就好。累了,就又能睡了。
“恭送公子。”我后退一步,躬身拜送。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找到你,无论哪里……”
赵稷,你真的是我阿爹吗?如果你是我爹,为什么那么多年你不来找我,为什么你要在齐国百般设计陷害我,为什么你见了我却不问问我阿娘是怎么死的?
无邪亦紧紧地抱着我,一动不动,任我号啕大哭。
我起身,复又像少女时一般,抬手对他微施一礼,轻道了一声:“阿拾见过公子。”
“藜?”老人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他呢喃着报了其他几个名字,但最终还是摇了头,“贱鄙年老,实在记不清了。”老人颤巍巍地向我行礼赔罪,我连忙扶住了他:“无妨的,老翁今日辛苦了,改日若想起来,再使人告诉小巫就好。”
“阿拾确有一不情之请,望公子成全。”我思忖再三,还是伏跪在地说出了连自己都觉得荒唐的请求。
从馆驿到将军府的路上,我的脑袋里像是被人点了一把火,火焰中是我从未见过的邯郸城,火焰外是面目狰狞的赵鞅和赵氏黑压压的军队。仇恨的火焰占据了我所有的思绪,以至于我明明看见了他,却让他在我面前再一次消失了。
“嘘——”四儿慌忙捂住了董石的嘴。
我看着案几上忽闪跳跃的烛火,眼泪一颗颗滚出了眼眶。
赵鞅当年诛杀了邯郸大夫赵午,赵午的儿子赵稷连同范氏、中行氏一同出面讨伐赵氏。起初,晋侯是站在范氏、中行氏一边的,身为正卿的智跞也是主张讨伐赵鞅的,所以赵午死的那年夏天,范吉射直接带兵攻破了赵鞅的府第,赵氏一族被迫连夜北逃晋阳。
奠基,报丧,吊唁,小殓,大殓……丧礼繁复,礼数众多,我在秦宫一住数日,竟没有见到公子利半面。
“都下去吧!”公子利一挥手,偏殿里伺候的人全都退了出去。
我扶着木架站了起来,成千上万的竹简在我身旁不断地摇晃,我行走在无数的秘密之中,只觉得自己眩晕得几乎要吐出来。
“那你再仔细想想,仲广当年只是因为了解秦军东境的布局就必须得死;而你赴晋时,别说东境,秦国全国的布军图你恐怕都能分毫不差地画出来。秦人百年来传递、阅读密报的方法你也都知道。可你见过我派去杀你的人吗?我当初信你,如今怎会吝啬几卷陈年旧闻?”
“贵人识礼,可他不爱说话啊,也不管教手下人。唉,闹了这么多天,可总算要走了。巫士,这边请,人就在屋里。”主事说话间已引我来到一间小室外。
四儿说得太晚了,我追出将军府时,已看不到无邪的身影。
“与你无关,下去吧!”
这些旧事无恤早就告诉过我,可我不明白的是,赵鞅逃入晋阳数月后,正卿智跞为什么会突然变卦力保赵氏。智跞的突然转变几乎使得当年的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势如破竹的范氏、中行氏一派就此由胜转败。
“他不愿回来见我,对吗?”
“范氏是晋国望族,和他们有关的记录应该有不少。我先替你按年份理一理,待会儿你再择自己想要的看。”公子利将看过的竹简放在一旁,又伸手从架上另抽了一卷。
“木槿之名?”
“原来是这样……”
“人呢?人呢?没有酒,肉也没有吗?”大堂之中有一桌衣饰奇异的客人正拍案大叫。
“这是赵妇打的?”公子利蹲在我面前,伸手抚过我下颌上一道浅浅的疤痕,“我当初真该狠心留下你。那样,你也不用被他伤这一回。”
“阿拾,留下来,好吗?我可以送你出宫,只要你留在秦国。”公子利恳切地看着我。
公子利苦笑道:“你心有七窍,我要什么,你不会不知道。我能给你什么,你心里也清楚。只可惜别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你却不屑一顾。我当初爱你这一点,如今却恨你这一点。”
“大河之畔,千株木槿……”我看着身旁的公子利,眼前不断晃动的却是另一个男人的影子。他修长的凤目、眼角的泪痣,他绣在袖缘上的木槿花和他暗夜里遗留下的江离香。是他吗?他会是我阿爹吗?
“这是我新缝的佩囊,里面装了安眠香,你带回去交给你家君上,让他入夜后放在枕边即可安睡。还有这罐药盐,每日食粥可以挑一点儿放在粥里。”我将一只素麻做的香囊、一罐新制的药盐交给来送书的寺人,又托他明日送书时再给我带一条祛寒的毛毡来和*图*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当秦宫的正寝大殿显露在我们面前时,四儿怀里东张西望的董石突然指着巍峨宫殿的屋顶高喊了一声:“阿娘——屋顶上有个人!”
迈进城门,早有秦宫里派来的马车候在一旁。马车旁的符舒多年未见已蓄了长须,他见到我们也来不及寒暄,急匆匆行了一礼就招呼我们上了马车。御车的人长吆一声,道旁的行人们便纷纷往两旁闪去,为疾驰的马车让出了一条直通秦宫的大道。
两个时辰过去了,最初踏入这间屋子时的激动与紧张,已离我远去。也许我根本不应该过问二十年前的旧事,也许那个叫作阿藜的孩子根本就不存在,也许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告诉我当年在阿娘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长叹一声,在堆满竹简的地上躺了下来,合上眼睛随手抄起一卷竹简,刚一抖开,就被扑面而来的灰尘弄得喷嚏连连。
十几年后,上天真的给了我一个亲人,一个几次三番想要陷我于死地的亲人,一个从黄泉地底爬出来、周身燃着复仇火焰的亲人。
这一夜我是怎么睡着的,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抱着无邪含混不清地说了许多许多的话,梦里似乎也还在和他说话。自甘渊一别,我竟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话想要告诉他。
“去将军府吧!”我看着远处昏黄的天空,叹息道。
阿素在信上恭喜我终于斩断情丝离开了晋国,又邀我悼公丧礼过后到齐国与她一聚。竹简末端另有三列小字,笔迹与阿素不同,行文也颇不“正经”,说什么我将来若是嫁了秦伯生了女儿,定要留一个等他齐国陈氏来求娶,到时,我挑谁为婿,他便立谁为嗣。想想这样的话,除了陈盘也没有其他人会说了。
“当年你在城楼上对我说的话都是骗我的,你是不愿嫁我才编了神谴来吓我,对吗?渭水招魂,你已经在我怀里死过一次,我好不容易再见到你,又怎么敢再拿你的性命冒险。所以,我怕了,明知你骗我,却还是放你走了。可这些年,我没有一日不后悔。”
“不是,这里放的都是各国收集来的典籍和朝中大臣历年送上来的重要文书。你要看的东西在里面,跟我来。”公子利将我手中的竹简放回原处,带着我又往里走。
“那孩子很小的时候和赵大夫一起来过作坊,他叫……他名叫……”
“邯郸城外的木槿园,现在还在吗?”我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阿拾,你说邯郸君赵稷会是你父亲吗?”公子利见我久久不语,小声问道。
我怔怔地看着公子利,原来这些年,我除了要谢他的一往情深,还要谢他的不杀之恩。
他如今在做什么?黄叶落地、秋虫低鸣的时候,他也可曾想起我?

这些年,我亏欠四儿的何止一顿鞭刑。
“一个儿子,他叫什么?”
褒衣落地,符舒下马,御人停车,秦宫之中众人皆伏,哭声震天。
“和晋国有关的记录都在这里,齐鲁的在那边。”公子利走到一排木架前,指着架上一层层泛黄的竹简对我道,“你要找什么,我帮你一起找。”
是我自己错过了,仇恨刚刚在我心里发芽,就已经让我失去了想念多年的人。
“奴无能。”
子为父守孝,三日不食粒米,一年不食蔬果,缩衣减居,不饮宴,不近女眷。他双眼红肿,面色苍白,可一收到我的东西不到半日就来了。见一面,则心降;见一面,则心悦;见一面,则心夷。这一份深情,叫我如何回报?我知道他想留下我,可丧期三年,难道他要留我三年,留到他祭天为君?如果真是这样,我恐怕真的要应了陈盘的话,长留秦宫了。可我走了那么一大圈,若最后还是做了秦宫里的如夫人,我这一生岂非是个笑话?
“好像有一子。”老人抹了一把眼角的浊泪道。
“对,可这与我的身世有什么关系?”
寺人没有回话,只一颔首,躬身走到床榻前将被子放在我枕边。
看完书信,我忽然觉得好笑,怎么我离开无恤,所有人就皆大欢喜了?我留在秦国,姮雅高兴,史墨高兴,四儿高兴,赵鞅约莫也高兴。如今,就连齐国人也非要来插上一脚,特别写信告诉我,他们也高兴。众乐乐,独哀戚,除了苦笑,我还能做什么。
公子利召我觐见。我在他简居的偏殿见到了一身麻衣孝服的他。这一回,他没有唤我阿拾,只请我作为巫士参加秦悼公的葬礼。诸侯薨,尸身需在宗庙停放五月,我若要参加葬礼就必须在秦国再住两个月。可他的请求,合情合理,我拒绝不了。
“公子……”
公子利轻轻一点头,转身离去。
寺人允诺,行礼退下。
我顺着董石的视线抬头朝半空中望去,但见一人身着朝服,立在百尺屋檐之上,面朝北方抖出了一件巨大的精绣日月山川的墨色褒衣。风猎猎,褒衣招展,那人对天大声哭喊:“皋——伯复也——伯复也——伯复也——”
“好。”我心中急切,一点头就推门走了进去。
深爱的都已经离我远去,珍惜的一样都留不住。
公子利默默听我说完,俯身将我扶了起来:“起吧!你随我来。”
老人说完了自己的故事,我终于忍不住问:“老翁可知,当年邯郸君娶了哪家的女儿?”
“公子……”
“阿拾,你就那么不想我走吗?”一个温暖的怀抱在无边的黑暗中轻轻地环住了https://www.hetushu.com•com我。
房门轻启,寺人低着头捧着一方黑漆大盘走了进来,盘上四四方方叠着一条七彩织锦丝被。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记得那会儿百里大夫刚娶了我姑姑冉嬴为妻,却瞒着君父追求宫中一个叫韶的舞伎。可那舞伎心高气傲,似乎存了要收服我君父的心思。我母亲是卫侯之女,自然不屑与一个舞伎争宠。但虽不屑,却也不想君父有了新人,冷落了自己。于是,竟另辟蹊径给百里大夫支了一招儿,教他在雍城之外的山林里种了十里梅林,又邀君父与那舞伎同往赏梅。舞伎爱梅成痴,见百里大夫这样对她,自然心动。君父亦感百里大夫深情,梅林一舞后,就把舞伎送给了百里大夫。事后,君父得知真相,非但没有责怪母亲,反倒夸她机敏聪慧。那日君父走后,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夸赞母亲,母亲却抱我在膝上,苦笑着说:‘邯郸城外千株木槿,渭水河畔十里梅林,人间至境我都赏过,可惜没有一朵花是我的。’”
我晕乎乎地坐起身,轻唤了几声无邪的名字,却没有人答应,心忽地往下一坠,忙掀开锦被从榻上跳了下来。屋里扫了一圈,又奔到院中找了一圈,却依旧不见他的身影。
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大半月,也不知是哪一日起,只要太阳一爬上院中那棵梧桐树,就会有一队寺人敲开我的房门,两人抬着坚冰,一人捧着书简,另一人抱着红漆大盒。
“巫士,咱们现在可是要回宫?”寺人凑过来问。
“邯郸人?在哪里?”我一把抓住了房门。
阳光的影子在铺满苇席的地面上缓缓游移,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可坐在竹简堆里的我却一无所获。
我看着竹简上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又哭又笑。
夏日炎炎,坚冰三尺见方,一入房中便能驱散满屋暑气。书简每日只有两卷,但所载之事从蜀国巫女制荼的手记,到楚国南香馆调香的秘方;从郑国蜜汁干果的做法,到齐国衣料染色的新方;诸般记录,极尽新奇。而那只楚国式样的鸾鸟衔枝纹红漆大盒里则装满了书简所述之方所需的一应物什。

头发花白的邯郸旧民在我面前声泪俱下地描述着当年邯郸城中易子而食的凄惨景象,我的魂灵也仿佛随着他的哽咽之声飘进了那座被战火摧残的城池。

公子利低头凝视着我,因疲惫而泛红的眼眶里没有怪罪和指责,只有满满的痛苦:“你这一声公子,可叫我等了整整五年啊!当年你答应我,只要我邀你来秦,你必会赴约。可这些年我给你去了那么多信,你为何从不回应?”
信我,不杀我……
“不,阿拾只是好奇,公子平日待叔妫,可也是这样,国事可延,礼法可破?”
这五年里,伍封受命为帅,又兼任军中威垒之职。秦伯大丧之时,伍封正在西面驻军之地督造营建新城,虽闻君丧,亦抽不出身回雍吊唁。将军府中,秦牯病重,四儿自悼公逝后七日就带着孩子出宫住到了将军府。
早晨醒来时,天已大亮,但眼睛却只能勉强撑开一道细缝。昨夜哭得太久,眼皮已经肿成了薄皮的杏子,用针挑破,兴许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泪。
我摇头,俯身再拜:“晋国尚有阿拾心中未了之事,待先君落葬,还求公子准归。”
寺人担忧地看了我一眼,低头道:“现下城内馆驿之中,巫士若是要见……”
“什么猜测?”
这是一首家中妻子写给远方夫君的情诗,写它的人是想借它述说自己与我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的愁绪和思念。可我默默吟诵着竹简上的诗句,心中浮现的却是另一张叫我心痛的脸。
“公子此番修书晋侯请来的是晋巫子黯,你大可以堂堂正正地来见我。你这三月不来,是因为你心里没有子黯,只有阿拾。我这五年不来,也是因为你心里只有阿拾,没有子黯。你次次相邀的都是阿拾,可晋国太史府里并没有阿拾,当年的阿拾早就死在渭水里了。”
“看了也无话可回,就索性不要看了。”我抱着董石,将自己新制的果脯塞进他腰间的佩囊。
“公子——”我一把拉住公子利的衣袖。
我看着公子利哀伤的眼眸,心里一阵唏嘘。如果我当年爱上的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该多好,那我这一生的困境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只可惜,爱从来不由我自己。
“没有。”我起身将竹简重新卷好,塞进了书架,“我娘只是范氏府上一名寄居的外家女,她若是嫁了贵卿、大夫,兴许还有迹可寻,可我阿爹应该只是个普通人,秦国的密档里不可能会有他们的记录。”
不,我绝不能留在这里。
“你没追上他?”
这几个月,我强迫自己不去想他,可思念这东西一旦决堤,便再不受心的控制。我胡乱卷了竹简走到窗旁,抬头见满天流云,一行秋雁,伤情之余又添满怀感伤。
公子利见我提及叔妫先是一愣,而后便讪笑着将手中竹简放到了我怀里:“一样的话从别的女人口中说出来就是撒娇邀宠,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就成了训诫?好,我走就是了。君父初丧,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国事等着我。秦人知礼,但有些礼,君父也一定不希望我死守。这三排木架上的竹简你都可以看看,晚些时候我再来找你。”
“阿拾入宫三月,公子又为何不来相见?”
子为父守孝,为期三年,不可饮酒,不可闻乐,不可亲近女眷。公子利至今未来见我,显然是将我归于女眷之流了。可他不见我,晋侯又不召我回晋,难道我要一直住在秦宫吗?若没有药人之事,我如今住在哪里都是无妨的,可现在眼见端木赐为孔丘守丧之期将到,我已经火急火燎想去一趟鲁国,找一找当年为智瑶另筑密和_图_书室的人。
“拾乃晋巫,公子有忌讳也是应该的。”
他回头凝视,这一刻,我想说的明明很多,可最后却只道了一句:“节哀。”
我愕然抬头,直直撞进了他的眼睛。
“原来……赵世子与你在太史府中读卷就是这样的感觉。”寂静之中,公子利的声音幽幽响起。
我在雍都住了十年,虽与伍封,与两任秦太子多有瓜葛,却从未进过秦宫。至于秦伯,唯一一次见他,还是随红药出城祭春的时候。当时隔得远,隐约只在熙攘的人群中瞧见了一个身着冕服的高大身影。
“你以为我会拒绝?”
“赵鞅出奔,二卿围晋阳。晋侯召史墨卜。智氏亦卜。”霉斑点点的竹简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用力抹了一把鼻子,猛坐了起来。
“以前我问过你为什么要在贴身的帕子上绣木槿花,你说,你喜欢木槿,因为那是你娘最喜欢的花,对吗?”
“那邯郸城被围之前,少主赵稷可有儿女?”我不死心地又问。
我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没有回应。赵稷不可能是我的父亲,绝不可能。
邯郸城,大河之畔最美的城池。我曾无数次在竹简上,在别人的嘴里听到过它的名字,可我从未想过,那里会是我的家,我阿娘、阿爹生活的家。我也无法想象,这世上曾有千株木槿,万朵繁花,只为我可怜的阿娘一人盛开。因为如果那是真的,那么那日阳光下偷望墙头木槿时的回忆,对阿娘而言何其残忍。
秋日虫鸣,我因为见不到自己心中想见的那个人而忧心忡忡,满腔愁绪。这离别的苦,这相思不能相见的苦,时时灼烧着我的心。只有见了那个人,我的心才能平静;只有见了那个人,我的心才能欢喜,才能安宁。
“好,你先起来。”公子利轻叹,俯身将我扶了起来,“何事未了?利可否相助?”

我坐在案几后,翻开了今日新送来的竹简。这竹简之上没有缀言,只简简单单写了一首诗:
“狠心?”
我起身走到那熟悉的背影身后,端端正正地行了拜见国君的大礼:“晋巫拜见君上。”
二十年前,也许人人都以为晋太史墨对晋国六卿不偏不倚,一心只侍奉国君,侍奉天神。但我知道,史墨心中早已认赵鞅为主。晋侯、智跞在赵氏最危难的时候找史墨卜测战事的吉凶,史墨不可能不出手救赵鞅。
“你怎么躺下了?可是看累了?”公子利进来时,我正躺在竹简堆里发呆。
老人被馆驿的主事送了回去。走出馆驿大门,街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如鱼穿梭,我眼前一阵阵发黑,闭上眼睛又天旋地转,仿佛方才在馆驿之中痛彻肺腑的人不是老翁,而是自己;忆起邯郸旧事哭了一次又一次的人不是老翁,也是自己。
老人是二十多年前邯郸城里烧陶的匠人,说起邯郸城内之景,他如数家珍,可我的问题却叫他迷茫了。
“是未了之事,还是未了之情?”
鲜虞,原来你是鲜虞国主失散的幼子。我该为你高兴的,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你再也不属于我,那些生死相随的诺言也不会有人再提起。你真的自由了,而我只能独自面对噩梦一样的生活,面对自己可以想见的可怕的结局。
“我是人,总也要休息的。你要找的东西可找到了?”公子利在我身旁跪坐了下来。
“这些都是外面传来的密报?”我随手从身旁的木架上抽出一卷竹简。
昏昏沉沉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窗外的雨依旧在下,沙沙地,缠绵得紧。合了衣服坐起身,刚下床,门外就有人轻声问:“巫士起了吗?”
公子利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去。
周王四十三年,仲夏,秦伯薨。天子赐谥为“悼”,是为秦悼公。
八月,秦国的秋天来了。阴了几日,下了几场大雨,满院的蝉声便散尽了,只余下一地黄黄绿绿的梧桐残叶。四儿带董石入宫看我,并告诉我,几天前晋国来吊唁悼公的队伍已经回去了。智氏派了世子智颜来,赵氏派了赵鞅嫡出的六子,晋侯没有召我回绛,赵无恤依旧每日有信送来将军府。
昨夜,我与他约定了什么?我说了想要和他去天涯海角,去人烟不至的异国荒乡吗?我说了要与他行医打猎,不问世事,了此残生?三年,他真的要舍国舍家陪我去吗?
“这些都是什么人?”我问。
我点头默默听着,四儿见我的脸色比前月里好看了些,终于忍不住问:“他的信你真的不看吗?邮驿的行夫每日来府里送信,老问我有没有回信要送。”
殿内忽然变得极安静,我低头默默读卷,他亦无言翻书。起初,我还能听到彼此一呼一吸的声音,到后来只隐约听见有鸟雀在殿外追逐嬉闹,脆脆的鸟鸣声听着真切却又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如山谷回音般在空旷的大殿中萦绕。
寺人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秦宫小院,一地清辉,月冷如霜。
“被发左衽的狄人,一点儿不识礼数,说是来吊唁先君的,可顿顿要酒要肉。”主事看着堂中之人,愤愤道。
“这是下葬之日的安排,巫士且看看还有什么疏忽之处。”
我看着斑驳竹简上的文字,心中浮现的却是一身高冠巫服的史墨,在一场晋国百年来最大的急风暴雨面前,只身一人迈入智府大门的场景。一卦出,风云变,当年逆转乾坤,决定三卿生死、晋国命运的人,也许根本不是智跞,而是史墨。
十几年来,我一直想要一个亲人,一个血脉相亲、相依相怜的亲人。
我想要安宁,你给我战火;我想要亲人,你给我仇人;我当年明明想要死亡,你为什么还要给我生命?你为什么要让我遇见他们,又将他们一个个从我身边夺走,为什么?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