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日月永在

作者:煌煌华夏
日月永在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294章 心学?心学!

第294章 心学?心学!

说完话,朱允炆便离开位置,巡视起来。
大明洪武朝就这么几件大事,平素里家里有个宴请,家大人在一起喝酒聊天自然会提及,然后说各自的观点看法,这些孩子天天听,怎么也都记住了。
“地方大户瞒产蓄奴,不法之心昭然若揭,清产彻查,是为国家百年大计。民不教则刁,官不压则怠,是以国有计划当常态化,深入化。”
他的祖父是王纲,做过洪武朝的兵部郎中、广东左参政,后坐罪贬至云南戍边而死,自此家道中落。
近水楼台先得月,小家伙这几个月一直看他老子批复的奏本,这就相当于整天捧着内参攻读,政治的解读和敏锐性自然提高了不少。
同理,文章写得锦绣如画,跑了题一样不行。
但是朕希望你们可以不让朕失望,一个时代,总会有天才和庸才之分,天才比庸才的起点更高,那么自然,他们走的路也要比庸才更难。
朱允炆有些心中不喜,但又不好发作,这种作弊的事还是他自己默许让做的,唯一能让他感受到聊以慰藉的,便是朱文奎也不是一字不落的照抄,还是夹带了不少的私货和个人看法。
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天才了,这是妖孽。
可为将者,眼里只有一场战争的得失,而能看到一场战争更深层次的影响,才是帅才。
虽说是军阵之事,但比起第一题来可是简单了不少,这些孩子尤其是出身中枢权贵世家的,耳濡目染之下做起此题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只有寥寥几人没有惴惴不安,反而是一脸的泰然,仿若胜券在握。
难得这群孩子还保持着这份锐气,不像老市侩那些官僚,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德行,一嘴的虚伪。
眼下大明最拔尖的一批,已经全在这里。
收卷https://www.hetushu.com.com的时候到了。
“今日在这,朕不是皇帝,是你们的主考官,今日你们若是有幸考过,那么将来在这,也只是你们的堂师,落座备考吧。”
靠着一张嘴来评论国事,他们的人生没有进步的希望,这个国家也没有进步的希望。
“知难行易,非行而不践知。”
伐木毁林,这不是变相的用环境换GDP的行为吗?
未夸好,先评劣。
做家长,听到别人夸自己孩子,朱允炆还是很开心的,不过仍然谦虚客气起来。
回到首座,朱允炆示意三人从自己这里分走一部分,而后便开始提笔进行阅卷朱批。
如果这个屋子里找不出妖孽,那可着全大明,也找不出几个所谓的蒙尘明珠了。
知行合一,才能见真知,这才是心学的伟大所在啊。
“给陛下道喜。”
别的不说,就说这短短几年西南那些国家,一个交趾,就给大明的朝廷贡献了多少。
打云南前后死了好几万将士,定西南前后更是死了十余万,才换来一个年税不足一百万石的贫瘠大省,狭隘者无法理解,但眼界开阔的人却能看出云南的重要性。
是以,黔宁王平云南一战,虽为统一之举,实不逊开疆辟土之功。”
“发挥自上而下指挥机制优势,强化地方大局观和协作意识……”
说着不在乎,但朱允炆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走到朱文奎身旁窥探起来,想要知道小家伙都写的什么玩意。
两百多份试卷,四个人批,一人不过也才五六十份而已,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朱允炆这边的一堆就全数结束,只有两个孩子通过。
“这堆试卷可是不少,诸卿随朕,开始吧。”
他们做完了他www.hetushu.com.com们的事,接下来就该是轮到朱允炆这个主考官来决定他的命运了,是各回各家,还是从此鲤鱼跃龙门,进入这湖畔学堂。
这就是所谓的非行而不践知。
冷场了将近一刻钟,才有第一个提起笔的孩子。
台湾搞得一塌糊涂,政策就不会拿出来放进中原。
朱允炆看得大为感触,对杨士奇小声道:“于谦,好一个于谦,浙江出个神童哇。”
这不是他们这个岁数应该接触到的考题,也不是他们能看懂的问题。
这些孩子都纷纷埋下脑袋,拿起笔对着题纸上的两个问题发呆。
这一看,朱允炆顿时皱起了眉头。
几百个学生开始有序的起身交卷,然后向着朱允炆站立的位置躬身行礼,默不作声的鱼贯离开。
对于这种孩子,朱允炆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不谦虚算哪门子罪过。
倒不是小家伙写的不好,而是写的太‘好’了。
“今朝榜首有了。”
什么是文武全才,这就是文武全才!
看了一圈下来,应试者寥寥十几人,但仍然让朱允炆大为兴奋。
仅以目前来看,这于谦第一考基本是十拿九稳了。
他看得快,因为这两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都有各自固定的核心点,只要能看出核心思想,紧扣住的,哪怕文采很差,都是大白话也算过。
嗯?
好家伙,朱文奎这小东西是抱着答案再抄啊。
这里面有杨士奇这些朝堂大员的孩子、有宗人府亲王的大明宗亲、有各省的神童,也有他朱允炆自己的儿子。
朱允炆侧首,不远处的双喜便燃起一根粗香。
这句话让朱允炆大为触动,倒不是触动于地方为了完成计划指标胡乱行径,而是于谦竟然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他这个皇帝的指和-图-书示由上而下的看待问题,反而选择走地方的发现逆向推理这条政策。
朱允炆批卷的速度很快,过就是圈,不过直接打叉。
再不济,不还有台湾呢吗。
地方施政,矫枉过正,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提笔能治国,上马能安邦。
“这柱香会燃一个时辰,这也是你们此次考试的时间,开始做题吧,朕给你们一个提示,做这两道题,朕希望你们要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待,由上及下,由浅而深。”
这些孩子便按照一张张桌子上的自己的名字落座,而后默不作声,全神贯注的看向朱允炆,等着后者接下来的指令。
王与准,王阳明?
尤其是最后那句,国家计划常态化、深入化甚合朱允炆的心意,一五结束有二五、三五,国家没有计划,地方官就会怠政、懒政,到时候与国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
知行合一,心学!
悄么声的,监考官之一的杨士奇在朱允炆身侧小声道了句喜。
眼下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心学思想,最需要的就是知行合一的态度。
朱允炆亦是颔首,天下的事非左即右,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能只招录一种性格的学生,这杨稷虽说蛮横了些,倒也没有什么过错的地方。
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平素里不看童话寓言,抱着《马列》读着《毛选》,而后刷十道申论,再来次《学强》挑战二十连胜一般。
甭管是不是真的超前,是不是会跟社会形态造成冲突,大明很大,完全可以搞试点,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暂时搁置。
这里面有如朱文奎这般从大局观上来看的,也有站在于谦角度,评劣泼冷水,强调在搞硬指标的同时软化施政手段的,也有如杨稷这种脾气粗蛮,看出其中优势,力求扫除阻力,一步到位的。
https://m.hetushu.com•com允炆移步离开,当先便是来到了于谦的身旁。
他们就需要好好接受一下心学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进步,他们也才能进步。
“不用见礼,各自落座。”
继续迈腿向前,朱允炆又走到杨士奇的孩子杨稷身侧。
虽然这些个人看法都是根据他这个皇帝老子的中心思想进行的延伸,但好在也算是紧扣中心思想,没有跑题。
因为朱允炆的思想对这个时代来说太过于超前了,唱衰的,风言的,说废话的人太多。
朱允炆抄起这份试卷,又仔细通篇看了一遍,可不就从这一篇文章中看出了知行合一的一些轮廓,看到了心学的种子。
“杭州府行文,集众万余,伐木毁林,日增产千亩……”
一个是杨稷,还有一个便是一名叫做王与准的孩子。
强大的国家是建造出来的,好的人生也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一句拿帽子,逼得多少地方官绞尽脑汁。
这孩子随他爹,是个鹰派啊。
他的文章之所以让朱允炆圈过,是因为里面有这么一句。
全面依法治国也好、实行政府宏观调控,放开民间自由商贸也罢,台湾,都是朱允炆拿来搞新政试点的地方。
不去先试着推行做一下,怎么践行之前的感觉呢?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童也好、麒麟儿也罢,都开始怀揣着或激动、或忐忑、或猎奇的心情鱼贯进入眼前的湖畔学堂。
自信的人,才有能力做更大的事。
做完这第一题,紧跟着便是第二道沐英平云南事。
都是一群妖孽之才,大明将来的社稷栋梁啊。
“先动笔不代表一定对,小孩子也就是胆大。”
这不就是自己当初批复江西布政使司奏本上的一句话吗?
朱文奎!
香燃尽,双喜敲了一声铃。
这句话可谓和*图*书是说道朱允炆的心坎里了,朝堂之上总有一群酸腐儒生觉得五年计划这种新的政策是不是过于超前,朱允炆很是反感,这群人就会整天空谈,说什么步伐太大会扯着蛋,不实行怎么知道结果?
朕希望你们做天才,不希望你们做庸才。”
朱允炆现在让这群孩子做这种题,就是想看看一堂数百个孩子,能有多少个妖孽。
这些孩子被引导着,刚打算向朱允炆这个君父行拜礼,就被朱允炆一口叫住。
朱允炆瞪着眼,嘿嘿傻乐起来:“好家伙,让老子捡到一大牛。”
十几万将士的死亡,换回了大明整个朝廷的稳步前行,换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和粮食。
看看别的孩子吧。
“有能力,有心气。”
搞得好,那就逐步一个县、一个府的推广。
而后,他们就看到了一脸神情严肃的朱允炆高居在首座之上。
“云南虽偏陲之地,然内连川贵,外接诸国,接壤交趾,是大明西南之屏障兼粮仓所在,云南稳则西南稳,西南稳则我大明可放手精力攻略漠庭、辽东,扩边海疆,辐射朝鲜、东瀛、海域诸国。
看着于谦的文章,朱允炆不住颔首,一个七岁的孩子能看到这种表象下的影响,不得了哇。
又不是上马全面推行,一两个县而已,大明损失不起吗?
“没有多余的功课,只有你们面前的两道题,很难,起码对于你们这个岁数来讲,非常难。
“这王与准,不会是王阳明的祖宗吧。”
那群土著和移民拿来做什么的?就是拿来搞试点政策的。
感觉很难做的事,就怯懦的停下脚步不敢尝试,咋不觉得吃饭累嘴呢?那是因为人都吃过饭,知道累不到嘴。
“地方清产受阻,以刀兵为吓,长此以往,易生粗暴蛮横之风。棰楚横加,嗟怨盈路,是为官民峙立之态。”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