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混在大明搞社团

作者:木允锋
混在大明搞社团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434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434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冬天里能增加一点供应总比没有强。
当然,也不只是黄穋稻,还有赤籼,乌谷子等等一大堆。
地瓜能。
一个老乡贤很真诚地说道。
这里情况和江阴一带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说一片汪洋。
他们是种黄穋稻。
至于赤籼是万历年间才从江西一带引入的,这种现代退化到极其小众的稻种,同样也是专门为圩田以及洪水后的补种而生。
他那些送粮的船上,就有不少人会做这个,而且这些海船都备有渔网在需要时候捕鱼当食物,所以到达江阴后直接按照他的命令把网送给当地渔民,留下会做罐头的指导当地民兵制作这个。陶罐从南京采购,燃料直接买煤炭,第一批罐头就像他所说的直接抓保护动物,做出后立刻送过来向他献功。
一个老乡贤小心翼翼地说道。
就当养个猫了。
如果说江阴一带还能勉强抢种水稻,这一带就根本来不及了,这一带水退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过对于士绅来说,当然还是要种稻,他们种地瓜又没什么用……
那小女孩哭着好奇地看他。
毕竟这里不同于江阴一带靠着长江还容易泄水,这里深处内陆,无论向哪边排水都困难,相反接纳周围洪水的太湖,还会向这里倾泻,好在杨信到达吴江时候,持续一个多月的梅雨天终于结束了。不过太阳出来也就意味着这片被淹没的土地上很快就会一片腐臭,然后就是无数苍蝇在炎热的夏天,四处传播着和-图-书可怕的瘟疫。
占城稻只是用于山间梯田,解决了水稻脱离平原的问题。
接下来此类情况会遍地都是。
退水又不是说迅速就退。
当然,现代人已经不知道黄穋稻是什么模样了。
杨都督收养女又不是普通人,给他当养女,那小姑娘父母也很容易跟着飞黄腾达。
杨都督感慨道。
杨信很干脆地说道。
因为接下来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最可怕的不是洪涝,而是大面积的干旱,面对干旱无论黄穋稻还是赤籼都靠边站了,没什么能比地瓜更适合未来的气候。不但这里签合同,其他各地都要签合同,亏本也要让他们在本地种地瓜,只要经历一次干旱他们就会保留这种作物,无论是不是有旱灾种一点总是有备无患。
“都督,徐州急报,徐州黄河决堤,淹没邳宿睢等下游上下一百五十里,许尚书想请都督立刻去徐州防止民变,疏导漕运。”
杨都督说道。
买回去哄夫人们开心也好。
尤其是油菜。
不过他们其实并不是种晚稻。
李忠说道。
“一家五两银子,能有多少不卖的随他们便吧!”
杨都督的下一站是吴江。
“那她父母?”
这座江南名镇同样被洪水包围。
李忠立刻就明白了。
“都督其实可以歇一歇,听说都督至今尚无子嗣,也该回去多陪伴夫人了。”
他们真得很真诚,这个混蛋跑来一趟就逼着他们捐二十万石稻谷,和图书而且平价出售一百多万石,这个祸害走到哪里哪里倒霉,他们真得很期盼他能停下祸乱天下的脚步。不过杨都督没有子嗣倒是真的,一群老婆至今没有动静,虽然杨都督很有自信,但关于他不能人道的传闻,在士绅之间还是颇为流传。
应该说这里更严重。
另外……
那女人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卖孩子的,一到灾年这种事情到处都是,这些买的就是些私妓,买回去养着,等小孩大了,养母也年老色衰没人上门了,正好就用这小孩赚钱,要是能被富贵人家收了,基本上两个后半生都有保障。”
至于之前那些,在苏州时候就已经分完了。
“种地瓜吧!”
男人欲言又止。
毕竟一堆老婆至今没有一个有儿女的,这也很让人郁闷,虽然他自信自己没有问题,但家里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小孩调剂。
杨都督很有气魄地说道。
这时候后面一骑快马追来,马上的锦衣卫在一片鸡飞狗跳中跑到他跟前下马行礼……
这里面尤其是赤籼,也就是红籼米,这个是经过了上次水灾检验的。
江阴产的。
他只记得徐州黄河决口,可不知道严重到这种程度,实际上那里经常决个堤,去年也决过一次,当然,南京兵部尚书许弘纲急的不是徐州百姓,他急的是漕运,这种情况运河肯定完了,就算还能勉强维持通航,接下来也得面对饿疯了的灾民。
得短一个月。
“多少银子?m•hetushu•com•com
这种东西属于中国古代的传奇。
“立契。”
所以民间有的是应对灾难的手段,他们和洪水斗争几千年,比杨信的经验更加丰富。
他对李忠说道。
后者说道。
杨信说道。
“我为你们也算操碎了心。”
再说了,赤籼能吃稻秧吗?赤籼能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提供食物吗?
“徐行首,你看……”
李忠喝道。
然后乡贤们就带着鄙视的目光离开了,紧接着他也走出去,带着手下继续送罐头……
杨信看着路边一群头上插草的小孩。
但这个时候仍然靠它补种,它就像芦苇一样,根本就不怕水。
他紧接着说道。
李忠说道。
当然,杨都督没兴趣看这些,他只是在看着眼前几乎半条街的这种景象,那些遭了灾无力养活儿女的灾民正把自己的儿女摆在街边,而同样那些妓|女,人牙子,士绅管家之类则如同买菜般,在那里挑选着顺眼的。这个小女孩十两算高的,绝大多数其实也就几两银子,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十三四的,也被其父母推出来,如果是平日的确不会这样成市,但水灾造成大规模饥荒,就连卖儿卖女都有了专门的市场。
那女人战战兢兢地说道。
李忠直接摸出两锭十两的银子扔给那对父母,然后拉着那小女孩就走,后面那对父母一看两锭银子,立刻换上一脸尴尬地看着那女人……
那锦衣卫说道。
话说他在南京大家压力都很大啊。
“不用摆hetushu.com.com出这幅模样,到时候我来收你们的地瓜。”
一个身上穿的不错的女人,正看着一个小女孩,后者哭得挺可怜,她身后应该是父母的,也在那里擦着眼泪。
“时不我待啊!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是干什么的?”
只有在圩田,洪涝之后才种黄穋稻。
他直接跟这些控制吴江绝大多数土地的士绅签合同,今年秋收后从这里收购多少地瓜,就像后世的粮商和农场主一样,这样就能让这些家伙种地瓜了,他现在必须得让这些过惯了好日子的家伙习惯地瓜。主要是种地瓜就可以接着种冬小麦了,如果种晚稻收获得到霜降了,那时候也不可能再接着种小麦了,但地瓜无所谓,哪怕为了种小麦提前收也行,而且地瓜比晚稻生长期本来就短。
“都督当真?”
所以防疫的形势很严峻。
“这与她父母有什么关系吗?”
杨信对着被召集的士绅说道。
这种专门用于圩田,以及洪水退后补种的稻种,遍布宋朝文人的记载,但占城稻这个名字却极其寥寥,尤其是在这片南宋最核心的土地上,直到徐光启依然在他的文章里面推崇这种稻子。同样这种速生的稻种也是这一带维持一年两熟的主要保障,虽然实际上就是替补,真正一年两熟就是冬小麦,油菜,然后接着种植普通水稻。
“买了,给我当女儿了!”
不过杨信还是要鼓励种地瓜。
这样能种黄穋和图书稻,赤籼之类补种作物的就种这个,能种地瓜的就种地瓜,甚至就连芜菁种子也弄来。
这种事情他管不过来。
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都不知道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可以直播,而且生长期极短,号称六十日,可以保证在水退后种下,目前那些人工车出积水的圩田就可以播种,虽然六十天夸张了些,但三个月内绝对收获,不耽误秋播,不过产量低于普通品种。
真的,这种东西在宋朝的价值远远超过占城稻,占城稻的引进并不是南宋以那么点地方,养活一亿多人口的头号功臣,头号功臣其实是这个淹没于历史的名字。
至于黄穋稻……
这时候那女人已经谈妥价钱,旁边有人牙子拿着官契,正要让那女孩父母立契,李忠如狼似虎般过去推开他,一把抓过写好的官契撕了。那人牙子愕然地看着他,包括那对父母和那女人同样一脸惊愕,不过李忠脖子上的红领巾瞬间让他们后退一步。
“如此严重?”
杨信意外地说道。
这个看上去也就六七岁,虽然破衣烂衫倒也颇为可爱。
“十,十两。”
三天后,盛泽。
另外是想赶紧把他弄走。
“回都督,徐州城整个被夷平。”
总之杨信迅速与这些士绅签了各自的地瓜供应合同,价格就按照目前在福建的收购价,最多略微高那么一点点,不能让他们从福建买来坑自己,至于种子他免费赠送好了,反正这个也用不了多少,他运来的那些地瓜正好分下去。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