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血火河山

作者:西方蜘蛛
血火河山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五卷 锦绣江山 第473章 进攻永不停止

第五卷 锦绣江山

第473章 进攻永不停止

同样,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三城的守军也打到了极限,在他们看来这些中国人全部都是疯子,他们似乎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任何的休整,对面冲锋的敌人就是一群为战争而生的机器人。
7月2日夜晚,艾尔热少将拒绝了中国人以及他的好友、老上级贝其亚中将要求其投降的命令,下令米尔帕灵卡各部士兵战斗到底,为整个协约国的胜利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黑漆漆的夜色中,协约国的士兵们发现亮了起无数的火把,接着他们惊恐的发现中国人将坦克一字排开,炮口全部对准了自己。
不想就这样坐以待毙的艾尔热少将组织了两个旅的冲锋,企图打乱中国军队的布置,但这两个旅在严阵以待中国士兵的打击下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反而还损兵折将的败退了下来,在中国士兵小规模的追击下,差点冲击到本方阵地。
中国指挥官拒绝了谈判的建议,但答允炮击可以停止到明天天亮,在天亮前如果米尔帕灵卡守军再不无条件投降,中国方面将进行毁灭性炮战。
6月底,两个军的国防军士兵强行穿越澳大利亚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大沙漠,攻克爱德华兹克里克,神兵天降的出现在巴里尔山脉左翼天然防线弗林德斯岭,闪击了驻扎在此处协约国的一个师,两小时时间攻克弗林德斯岭,将卡塞特将军辛苦布置的防线迅即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如果险峻的弗林德斯岭能够早一点堤防,凭借着该山岭的险恶,一个师的兵力完全有可能在此坚守更长的时间,但是包括卡塞特上将在内的所有协约国将领都没有想到中国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横跨了三个大沙漠。
是的,“你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军队在取得了一次大捷后就停止进攻的脚步!”这句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非常欣赏的话此时在攻进米尔帕灵卡的中国士和*图*书兵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取得胜利的他们,立刻分兵几处,一处清剿城内残敌,另两处分别增援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
中国士兵汹涌着冲进了米尔帕灵卡,自动火器在他们手里喷吐出一串串火舌,手榴弹从他们的手里一颗接着一颗扔出。
1917年7月2日,蔡锷元帅决定对澳大利亚残敌发起最后攻击,总参谋部已经发来了7月15号前结束澳大利亚战役的命令。在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拍给蔡锷的私人电报中这么写道:
两万五千名协约国士兵阵亡,八万人成为了俘虏,十万人的损失让卡塞特上将心疼如绞,他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绞索正在套向自己的脖子。
当从米尔帕灵卡增援上来的中国士兵到达战场后,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的守军再也无法抵挡了,他们扔下了手里的武器,拼命向巴里尔山脉退去,在那里才有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凭借着米尔帕灵卡五个师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挡住中国军队前进的步伐。他们逐渐向城中心收缩防线,米尔帕灵卡的法军高级指挥官艾尔热少将命令残兵以米尔帕灵卡政府办公厅为中心进行抵抗。
卡塞特上将绝望的扔掉了望远镜,巴里尔山脉下发生的一切他全部看在了眼里,可怕的中国人,他们潮水一样的攻击永远也不会停止。他自认为完整的防御体系,在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欣赏的时候,已经土崩瓦解。
7月2日下午1点,沃那灵外线阵地失守,下午1点10分,布罗肯希尔的外围守军撤城内,布罗肯希尔城外到处飘扬起帝国的军旗。
不可否认的是,少将的举动是英勇而且值得对手尊敬的,但他的抵抗在中国军队随后的攻击下显得不堪一击。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在飞机的掩护下,第一军由查尔维尔强行冲击沃那https://m.hetushu•com•com灵;在弗林德斯岭的两个军的国防军士兵呐喊着冲向了布罗肯希尔。
“你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军队在取得了一次大捷后就停止进攻的脚步!”这句话后来在协约国部队中流传得非常广泛,并且被协约国的军官们牢牢记在心里。
米尔帕灵卡面对的中国力量最强大,遭受的攻击力度也最大,数千门大炮几乎将整个城市炸成了一片废墟,中国人炮弹的攻击将阵地划成了无法联系,各自为战的一块一快,协约国的士兵努力想维持阵地的完整,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10点,敌人阵地打起了白旗,中国军队暂时停止炮击,随后,几名军官走出了阵地,要求与中国人谈判。
接替艾尔热少将指挥的法军准将吕克松做出一个让他一辈子都觉得羞愧难当的决定——投降!向敌人的指挥官投降!
炮击整整进行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停止,到9点整的时候,几发炮弹很巧的命中了米尔帕灵卡政府办公厅,正在指挥抵抗的艾尔热少将和他的部下当场身亡。
――为了国家至高利益,冲锋!
7月2日凌晨,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头的时候,中国国防军轩辕军团第六装甲师强突米尔帕灵卡外线阵地,大量的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发起冲锋。六个小时的激战,米尔帕灵卡外线阵地被中国军队全部占领。
其实中国军队为了穿越这三个沙漠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时到达弗林德斯岭下的仅仅是不足一个旅的先头部队,遭到突然袭击的协约国部队,如果能及时进入战斗岗位进行抵抗,中国部队也没有那么容易得手。但协约国的这个师在中国军队的连续打击下已成惊弓之鸟,面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中国人,这些士兵失去了抵抗到底的意志,他们认为在短短的时间里,横跨沙漠的中国士兵一定是得到了https://m.hetushu.com.com某种神秘力量的保护,所以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在中国士兵的冲击下都很快放弃了自己的阵地。
尤其是维多利亚大沙漠,自西澳大利亚州巴利湖以东,至南澳大利亚州西部;北接吉布森沙漠,南邻纳拉伯平原。东西长1200公里,最大宽度550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300米。
7月3日天色才蒙蒙亮的时候,中国军队再次增援进城内600门大炮,这让协约国的士兵们终于明白,中国人所说的毁灭性炮战绝对不是一句恐吓。
上将有些步履蹒跚向后走去,走的时候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对身边的参谋长说道:“尽量派出部队救援下我们的士兵,如果实在不行,加固巴里尔山脉的防线,中国人大规模的攻击很快就要开始了。”
在吕克松准将沙哑而无奈的声音中,米尔帕灵卡的守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重复了他们同伴曾经重复了无数次的事,走进中国人的战俘营。
这几发神奇的炮弹几乎端掉了米尔帕灵卡的整个指挥部,一名少将、一名准将和几个校级军官都死在了这次炮击中。
卡塞特上将曾经有过坚守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想法,但随后的战事破灭了他的这个幻想。中国海军王璁之印度洋舰队开至澳大利亚,炮击伍伦贡港和纽卡斯尔港,整整两天的狂轰烂炸,将两港口的岸防设施彻底毁坏,随后,两万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伍伦贡港登陆,兵锋直逼堪培拉。当时卡塞特已将主力全部集中在卡利杜沃里,在堪培拉仅仅只有不足一万的守军,中国人长驱直入的态势让上将不得不放弃了守卫堪培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主动放弃了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军退守至巴里尔山脉。
防卫米尔帕灵卡的协约国士兵已经尽力了,他们用手中的步枪、重机枪扫射着冲上来的中国人,他们和和_图_书冲进阵地的中国士兵展开白刃战,有的人甚至直接点燃了炸弹扑向对面的中国士兵。
弗林德斯岭的夺取,让中国军队可以很从容的部署兵力,从弗林德斯岭、蒙兰德尼和查尔维尔三个方向对巴里尔山脉进行攻击。卡塞特上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士兵有一颗尽忠国家的心,能为了协约国的胜利而战斗。或者,他心里还抱着一份幻想,美国人的军队会突然出现在澳大利亚。这份看起来稍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卡塞特上将一直在这里苦苦坚持的精神支柱。协约国的总指挥部曾就这个问题不断的给上将注射强心剂,不断的对澳大利亚的守军做出种种许诺。
这份短短的电报没有具体命令什么,但却让蔡锷感觉到了其中的压力。
1917年7月3日下午2点,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全部失守,帝国的军旗插满了城市的每一处,象是在对巴里尔山脉敌人示威一般猎猎飘扬。
中国军队在三个方向的同时攻击,让卡塞特上将不知道该将重点放在哪里才好,整个指挥体系显得混乱不堪。缺乏有效指挥的协约国士兵顾此失彼,盲目的对冲锋的中国士兵射出枪中的子弹,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天黑之后。
“松坡,一切好否?美军已全面介入欧洲战争,中美间早晚必有一战,澳大利亚战争宜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我的情报人员告诉我,美军有出兵澳大利亚的可能。军事上的事情我不懂,也不管,但我的整顿澳大利亚秩序的党卫军军官已经准备上船,15日左右即可抵达。”
2日夜8时整,100余辆坦克向敌人阵地开火,虽然当晚能见度很低,但米尔帕灵卡的协约国士兵过分拥挤,随便一发炮弹就能炸翻一片。
参谋长面无表情的答应了下来,他和上将一样,已经没有什么信心能够防守住这里了,剩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一个军m.hetushu.com.com人的职责而已。
下午2点30分,蔡锷下令各部队克服疲劳,强行攻击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三城,争取在7月3日晚六点前结束战斗。
中国国防军大炮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一些炮手的胳膊已经肿胀得几乎无法抬起,但他们依然咬着牙将一枚枚炮弹送进大炮,从炮膛里砸向城内;装甲部队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炮口一遍遍的对准城墙轰击,机身不停的撞击着城门,里面的坦克手们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坦克内闷热难当的环境让他们当中很多人出现了中暑的反应,但没有一个人愿意钻出去呼吸一口其实并不新鲜的空气;步兵们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汗水、血水将衣服紧紧的贴在了身上,连续作战的疲劳此时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他们的眼中只有敌人和阵地。
协约国布置在澳大利亚的60余万人的部队,从中国军队在伦敦德里角登陆到卡利杜沃里攻防战结束,前后的损失已超过25万人,整个有效的防御体系已被彻底打乱。被逼无奈的卡塞特上将将主力集中在以巴里尔山脉为中心的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一线。
卡利杜沃里的进攻战总共进行了两天不到的时间,期间中国军队由于地方指挥官史特那的指挥不力,并没有遭到什么真正有效的抵抗,整场攻击战打的相当之顺利。
从卡利杜沃里的外围战开始,到内城争夺战的结束,国防军轩辕军团总共歼灭协约国军队17万人,其中8万人战死或者致残,近9万人成为了俘虏。
他们永远也无法懂得中国士兵的决心,这些中国士兵为了国家的利益,突破了疲劳的袭击,突破了身体的极限,突破和死亡带来的恐惧。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这个时候的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早已风雨飘摇,他们勉强组织起残破不堪的防线,阻挡着中国士兵一轮接着一轮永不停息的进攻。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