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血火河山

作者:西方蜘蛛
血火河山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五卷 锦绣江山 第465章 无题

第五卷 锦绣江山

第465章 无题

对伦敦德里角的轰炸仅仅是一个开端,有了这次成功的轰炸行动,中国空军开始把轰炸象练习一样在澳大利亚各个阵地上反复展开。
负责守卫伦敦德里角的英法澳三国军队的指挥官英国少将米沃命令守军撤退至二线阵地防御,并间或组织了几次小型的反击,但效果都不佳,被已经登陆成功的秋成中将指挥的海军陆战队打了回去。
中国人凭借着优良的飞机性能,和卓越的战斗技巧,一口气又连连打掉了四架敌机。
在中国飞机遭遇的第一次空战之中,柳随风和他的飞行编队取得了完胜,在飞机数量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却打出了11:0的一个完美战绩。
天才的中国航空部长冯如,加上他的得力助手中国籍美国人莱特兄弟,以及大量优秀的中国科研人员和工人,从1898年开始,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将中国空军打造成了空中霸主,蓝天之上的主人。当世界各国还在研究如何克服风的阻力,保持飞机的稳定性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研制空中轰炸试验;当世界各国还在讨论如何让飞机在战争中发挥威力的时候,中国已经在蓝天上进行了无数次的空战训练。
凌晨6时才过,当伦敦德里角的澳大利亚守军才从军营里出来,他们就先遭受了中国海军高密度的炮轰,接着他们一阵阵巨大的轰鸣声使他们惊愕。他们看到从西南方向飞来了密密麻麻的机群,遮天蔽日,根本无法判断其数目。
英33师的骄狂之气已经彻底收敛,他们明白自己遇到了一支真正的铁军,强打起精神的他们用手中的重机枪、步枪和炸弹阻挡着中国人的进攻,但这一切都显得无济于事,他们根本无法阻拦住中国士兵冲锋的步伐。
此时他们的对手中国人这次只升空了9架战斗机,在数量上英国人占有一些优势。两架靳帕德S.7战斗机象凶猛的秃鹫www.hetushu.com.com一样紧紧咬住了柳随风的战机。
为了避免让守卫澳大利亚的士兵信心受到损伤,协约国的指挥部严格保守了英国舰队被全部歼灭的事实,可怜的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却还在眼巴巴的等着来自海上炮火的支援。
在随后的进攻里,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两个团突破了法国和澳大利亚联军把守的阵地,而第一军第一师则集中主力对马亚恩兰斯阵地进行了开战以来最凶猛的进攻。
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打得顽强不屈。我曾经组织了第8连的两个排向向在一个小高地据守的中国人猛扑上去,但却被中国士兵用最为密集的手榴弹组成的火网打了回去。在望远镜里我亲眼看到,一个中国狙击兵,竟然接二连三打倒了我六名部下……”
英国人再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整个机身都被柳随风的战机打成了筛子一样,英国飞行员也当场毙命。
随即,各种杀伤性的弹药从空中如雨般落下,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军营中的房屋和其它建筑象突然失去了支撑一样一座座倒塌,整个阵地立刻陷入了浓烟、火海之中。协约国的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空袭惊呆了。一位幸存的英国士兵在战后回忆道:
李国勇对于飞机的重视,以及中国在飞机和飞行员的发展培训上,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看完这份报告后,米沃头疼不已。显然,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对手。勇敢、士气高昂、有顽强的战斗力,对这样的对手怎能掉以轻心?从中国军队作战的狠劲上来看,他们表现出来的完全是有恃无恐,根本不把自己的王牌33师放在眼里。
6月18日凌晨6时,中国军队对伦敦德里角的攻击开始。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所有战舰万炮齐鸣,空军出动了60架龙-26型重型轰炸机以及大量战斗机对伦敦德里角的敌www.hetushu.com.com军阵地进行了狂轰烂炸。
在这一天时间里,中国空军总共投下了330吨炸弹,他们使用了巨磅炸弹、爆炸弹和燃烧弹,轰炸从天色才蒙蒙亮的时候开始。
当他完成了第一轮次的俯冲扫射后,他拉高了飞机,正准备进行第二轮的扫射时,忽然发现远处飞来了几个黑点,当黑点飞进后,柳随风发现那是英国人飞机。
剩下的两架看到势头不对,急忙掉头想要逃跑,但这却成为了中国人最美味的点心,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残余的两架英国战机全部坠毁。
几串子弹从靳帕德S.7型战斗机,柳随风的飞机一个翻滚,躲过了敌人的火舌,接着迅速将飞机拉升,一下就从英国人的眼前消失了。正当英国人四处寻找中国战机的时候,柳随风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
对中国战机发起攻击的是协约国最先进的靳帕德S.7型战斗机,协约国对这种由法国人研制成功的新型飞机抱以了极大的希望。
做为英军第33师的指挥官,米沃少将并不是泛泛之辈。在中国军队对他的阵地发动攻击之后,33师的先头部队第7团与中国军队交火,这是33师与中国人的第一场战斗,但享有声誉的33师却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在一份给米沃的战报中,少将看到了这样的描述:
但他所面对的部队同样是中国国防军的一支王牌,中国国防军轩辕军团第一军第一师,号称“天下第一师”的主力部队。
长长的火舌从巨龙9型上喷吐而出,一架靳帕德S.7型战斗机立刻被命中,迅速冒出浓浓的黑烟向地面坠落。
在这样交替的冲锋中,守卫阵地的英军士兵非常慌张,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最让他们丧气的是,英国人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海军炮火此时不知道上哪去了,整个海面上全是中国战舰在肆无忌惮的把一枚枚炮弹砸到英www.hetushu.com.com国人的阵地上。
中国空军的飞机在这里投掷了3700枚凝固汽油弹,同时向伦敦德里角的阵地及其附近投掷了大量的巨磅炸弹,并且向协约国军营中士兵最密集的地方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从卡捷岛开始向伦敦德里角望去,整个协约国的阵地浓烟滚滚,宛如人间地狱。
那些中国士兵灵巧的闪避着对面密集的子弹,间或扔出一排手榴弹,往往能将阵地上的英国人炸倒一大片,然后趁着烟雾弥漫,敌人慌乱的时候猛的往向冲上几米、十几米,接着又是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南华共和国总统李天正动员国内180万民夫,日夜不停的为前线军队组织运送物资,确保前线将士在补给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从中国国内到南华共和国,而后到卡捷岛,再到伦敦德里角,中国人在此一线设立了一条完整的生命保障线。
地面上全程观看了这一空中壮举的两个集团的士兵,很快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协约国的士兵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以二打一的本方战机居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被中国人干净利落的从天上打到了地上,这样的事实让他们无法接受。而对面的中国士兵则爆发出了欢呼。
柳随风示威似的将飞机从英国人的头顶低空飞过,接着一拉操纵杆,再次飞上了蓝天,加入到了空中搏杀之中。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在蔚蓝的天空上,那些可怕的中国战机又出现了,英国士兵急忙慌乱的低下了头,防止中国飞机的低空扫射。
“……中国人的轰炸结束后不久,大量已经成功登陆的步兵发起了进攻,冲天的火光和军号声是从阵地外的每一处发起这次进攻的信号。当攻击中的中国士兵遇到抵抗时,他们便于轻机枪和手榴弹凶猛拼杀;当他们在我们的阵地上发现漏洞时,立刻蜂拥而至,我们的眼前仿佛都是中国人……一辆中国的坦克冲和_图_书破了一个路障,冲向第一营的指挥所,不分青红皂白的向我们的阵地、指挥所甚至单兵设计。第一营炸弹投掷小队的一枚炸弹击中了这辆坦克,但这却彻底激怒了这头怪兽,它的炮塔突然转过来,只用一发炮弹就打掉了这个炸弹投掷小队,然后这辆坦克掉过头来,发出可怕的隆隆声向北开去。
“当炸弹落下后,其排山倒海的声浪让人不知所措。我跑到阵地后,试图找个安全的地方。军营里的人们象没头苍蝇一样,四散奔逃。军营、阵地上火光冲天,这时,敌人的战斗机开始用机枪扫射奔逃中的人群,协约过的士兵们纷纷倒下。飞机飞得很低,甚至可以看到驾驶员的脸,在所有协约国防守伦敦德里角的士兵看来,这些驾驶飞机不停轰炸扫射我们的中国飞行员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恶魔。”
柳随风没有任何停留,立刻对剩下的一架敌机开火,英国飞行员慌张的学着柳随风的样子讲飞机向左侧翻滚而起,勉强躲开了敌人的子弹,但他随即就看到中国人的战机在空中划过了一道美妙的弧线,又出现在了自己的右面。
蔡锷将登陆地点选择在了伦敦德里角,补给中转点为卡捷岛,此处离大中华联邦的南华共和国非常之近,物资输送极为方便。
1917年6月18日,中国国防军蔡锷指挥之轩辕军团六万先遣部队,在帝国海军、空军的大力配合之下,完全了攻击澳大利亚的准备,只等着最后的一声令下。
柳随风驾驶的是巨龙9型战斗机,无论在稳定性和操纵性,速度或爬升性能上都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战斗机,以一敌二的他,不但没有丝毫的惧色,反而脸上还露出了兴奋。
米沃亲自指挥英国王牌部队陆军第33师守卫在至关重要的马亚恩兰斯阵地上,这里是万万不能丢失的,否则整个伦敦德里角阵地都有可能崩溃。虽然阵地在中国炮火的轰击下被和图书炸的七零八落,协约国的士兵也伤亡惨重,但拥有丰富作战的经验的英第33师由于在轰炸一开始就进行了有效的隐蔽,所以伤亡不如其它部队那么大。做为米沃发家的部队,少将他有信心守住阵地。
柳随风没有看错,这是协约国部署在澳大利亚的27架飞机中的11架,当中国空军第一次对伦敦德里角轰炸的时候,它们并没有起飞,而在前沿阵地倍感压力,紧急求援后,保卫澳大利亚的协约国最高指挥官卡塞特上将终于下令英国战机起飞,迎战中国飞机。
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弥补的,仓促上阵的协约国飞机,再无论怎样努力也都不是中国战机的对手。不到十分钟,11架敌机里被击落8架。
柳随风笑了出来,终于不用无聊的扫射地面毫无抵抗能力的士兵了,空军搏杀这才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最喜欢做的事情。
中国空军司令萧龙资非常满意这次的轰炸效果,他的设想是凭借空中优势,彻底摧毁澳大利亚的通讯、交通枢纽,并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以配合下一步的地面进攻,从而使对手陷入不战自乱的状态。
轰炸一结束之后,大量的登陆艇载着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师,轩辕军团的第一军和部分坦克开始登陆作战。
外围阵地基本都被扫清了,在澳大利亚守军尚没有从轰炸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中国的先头部队已经抢占了外围阵地,为后续部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登陆点。
柳随风不知道是第几次驾驶着飞机冲上蓝天了,这样的日子让他觉得轻快无比。在同伴们的目光之中,他就象个铁人一样,不停的起飞、降落,再起飞、再降落。
这时空中战机的数量已经拉平,九架对九架,在欧洲人看来,这是场非常公平的空中骑士般的对决。
当轰炸结束后,海军和空军联合向蔡锷元帅报告,伦敦德里角“阵地的60%已经被摧毁,步兵可以较为顺利的登陆。”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