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宋伐

作者:血裔
宋伐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四部 战四方 第172章 退兵

第四部 战四方

第172章 退兵

还是没能得到圣旨,时间已经是三月二十号了,完颜乌禄完全等不下去了,天气越来越热,手下的士兵还穿着厚厚的皮裘,粮草筹集的越来越慢,而且主帅完颜宗尹远在保州,虽然不干扰指挥,却也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一切都要他来拿主意。
见到越海点头,高丽武将怕不可靠,指着牌子上的字重新确认了下,这才对着身后的兵士努努嘴,就见几个高丽兵拎着个口袋走上来,将口袋重重的撂在桌子上,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惊得刘管事身子一哆嗦,也不知高丽人想干什么。
这些私盐贩子的头子竟然是个僧人,名叫青妙,他带着几个私盐贩子一起过来,要求买下越海手里所有海盐,价钱好商量,十五文还是二十文都好说。
越海和刘管事对视一样,那刘管事沉吟下,开始了与青妙的彼此试探,青妙说自己手下有几百人,同来这些私盐贩子,多的也有几百人,少的怎么都有一百多人,他们几个人加起来足有近千人,刘管事立时眼中泛起神采,小心翼翼的透露出来,他们手里的盐可不止几万斤,如果青妙他们想要,日后会源源不绝的运进来的。
可惜,吝啬的高丽人不肯给乌禄这个机会,直到三月二十三日过去,平壤城的高丽军队,除了将东西两面的军营烧毁,再就没了动作。
乌禄倒是不害怕,他手里有两万多人,最近大同江上很平静,那就意味着,平壤城里至多有一万高丽兵,而且从前面的接战看,高丽人的战力,在守城时候还凑合,平原野战的话,怕是女真骑兵一冲就能垮掉。
面对着背靠大同江的平壤,乌禄颇有些束手无策的感觉,仗打到这个份上,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手下兵力严重不足。
看到这份急报,乌禄惊得一身冷汗,怎么会这样,一旦安州易手,整支大军的后路就被人切断了,到那个时候,进退不得又没了粮食的军队,除了跳海外,怕是没别的办法回家了。
所以,现在的乌禄不仅不害怕高丽人追击,反倒很期待高丽人能主动追出来,说不定还能让他来一场漂亮的胜仗。
乌禄的退兵非常小心,整个三月二十二号的白天,金军大营都看不出什么征兆来,反是到了夜间,围着平壤东西两侧的金军,抛弃了一切辎重,悄然退到北面的主营,然后以阿里喜护送民夫,带上主要辎重粮草先行,两万多女真兵继续留在主营中。
谁知道,不等越海开口,走到收钱的桌子前的高丽武将,竟然用一和*图*书种怪异的腔调说话了:“你们,卖盐?”
刘管事经过这么一提醒,立即醒悟过来,感激的看看二崩子,而后请越海向南行驶,他要继续去试试。
谁知道,到达安州后不久,整个高丽的形势就险恶起来,先有保州被攻破,金人大肆屠城,然后金军长驱直入,绕过许多坚固的城池不打,直接来到了大宁江北岸。
郑仲夫先是一阵惨白,而后脸上升起了一阵红晕,抄手抽出了腰间的佩刀,激愤的告诉金富轼,这一切都是他们这班东班文官逼出来的,他虽然是个卑贱的武将,但是一样要上前线为国家效力,不会再继续忍耐了。
从三面围住平壤的当天,乌禄就紧急送了一封奏章回去中都,奏章上除了报功报喜外,还很隐晦的提到,希望皇帝能继续增兵同时尽快运来粮秣补给和攻城的兵器。
那个郑仲夫将军镇定自若的买好海盐,带着士兵推着一万斤海盐离开。看热闹的百姓见到这个情形,有人吓得悄悄离开,有人看出事情不好收场,于是连忙继续抢购海盐,生怕过了今日就没有如此便宜的海盐出售。
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刘管事用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当即将船上余下的六七万斤海盐卖掉,而后约定好,每月按时交给这些人海盐十二万斤,也就是一千石。
越海愣了下,随即大喜过望,这些军人不是抓人的,竟然是来买盐的,靠,来了就是生意,他急忙招呼着身后的伙计和水手,一面点收铜钱,一面去点出一万斤海盐。
青妙这些人听到这话,立时眼中冒出金光来,刚刚他们在吹牛,实际上他们手里也就是三四百人,可是,如果这些宋人的话有一半实现,只要他们一年能弄到十万斤的海盐,就能在几个月内招到一千人甚至更多。
说完这些,郑仲夫大刀猛的劈下去。
终于,在这天夜里,乌禄也带着军队缓缓向后撤去。
看着高丽军人出现,刘管事当时就堆成一团了,他还真没想到,一向疏懒的高丽官,这次的反应就是如此之快,快到让人无法想象,他们才卖了一个时辰啊,高丽官府竟然就得到消息,商量出办法,而且还派出军队并非官差来抓捕他们。
完颜乌禄非常满意这个高丽武将的办事能力,不过,此时这群高丽人并不能得到他的信任,所以,乌禄想了一个办法,将郑仲夫手下的两千高丽兵打散开,分别驻扎在从平壤到大宁江的三个城市里,一面用来维持城市治安,一面分和图书薄了郑仲夫的实力。
所有这些,让军中的士气一天天消沉下来,有些士兵开始想回家了,而且,最让乌禄感觉可怕的是,这种情绪好像瘟疫般,迅速在军中传播开去,头几天还是几个士兵私下里议论下,被他处置了几人之后,反倒越传越多,最后竟然连一些谋克长都在低声议论回家的事。
几万人看着,想抵赖都不可能,越海索性点点头。他打算好了,一旦被高丽人抓住,就咬死自己是大宋的商人,别看高丽曾经对金国称臣,但是一直都和大宋眉来眼去的,现在既然和金国撕破脸了,想来高丽一定会主动向大宋示好,此时在高丽国内打着大宋商人的旗号办事,说不定就会有些好处。
领头的都被砍倒,那些官差和文人谁还敢出头,扔下几句狠话后,急忙抬着金富轼金大人匆匆离开。
到底是数万人手的动作,无论如何小心,都会惊动城里的高丽守军。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三号,高丽人先是试探着派人去了东西两面的空营,见到女真人退兵的情报,迅速回报平壤的东班首脑,也就是文臣首脑。
那个姓郑的武将先是僵住了身子,随即几名士兵挺身到他们的将军身前,用兵器指向那个金富轼。谁知道金富轼怡然不惧,反是指着郑将军大声道:“郑仲夫,你这狗屎一样的东西,你敢造反不成?”
那个叫金富轼的文官极为不耐的侧过脸,不屑的挥挥手,“抓起来抓起来,一个西班武臣,也敢在我面前嚣张,先给我锁了,就扣在这里跪上几日,让那些胆敢买私盐的人物都知道知道什么是官法。”
那金富轼被骂的脸色发青,突然冲上去,对着郑将军就是一个重重的耳光。
看着越来越近的高丽军人,他嘴里嘀嘀的哀嚎着:“完了完了,这次真回不去了……”
这一下,可将所有人打懵了,百姓们一开始还躲在议论,看到这一幕后,先是一静,随后发出了怒吼声,一阵叽哩哇啦的“斯密达”声浪响起,简直能将周围的房子掀翻,通译翻译过来,就是这些百姓的高呼:贪婪的东班畜牲。
呼的一阵风声卷起,刘管事立马紧紧闭上双眼,完了完了,血腥啊血腥啊……
等到他们回去了破浪号,没等起碇开船,就有一群神秘的客人找上门来。回到了海船上,越海就不怕任何人,大胆的接待了这些神秘人物。一见面之下,他和刘管事都是神情古怪起来,这些人竟然是高丽的私盐贩子。
白天的事情太明显了和_图_书,一准是自己这些人低价卖盐,抢了平壤城里那些高丽盐商的生意,所以高丽盐商搬出了背后的主子,企图用官身收拾掉越海他们。天幸遇到一个搅局的郑仲夫,否则的话,怕是这个时候大家一起在高丽官府吃牢饭了。
看着周围如狼似虎的官差,姓郑的将军大怒,大骂金富轼,就连一边的越海都看的直摇头,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不给上前线的士兵备齐粮草食盐,还要统兵的将军去买高价食盐,高丽这些文官简直就是疯了。
那郑仲夫不是傻子,他今天打了金富轼,那些东班的大臣不会有好果子给他吃,所以,回到军营后,他立即下令拔营起程,火速赶往安州。在郑仲夫想,只要到了安州,那些个怕死的东班文臣,就一准不会跑过来找自己的麻烦。
越海是粗人,这些想法可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临行时候李光宗说的,至于李光宗么,也没这种大局观的心思,是他们东家洪过说出来的。至于是不是灵验,越海和李光宗心里都没底。
看到这个任命,郑仲夫的心一直凉到了心底。恰好在这个时候,完颜乌禄带着人冲过了大宁江。
私盐贩子找上门,所能谈的只有一样:生意。
高丽武将探手解开一个袋子的系口,随手从里面抓住一把铜钱,扔在桌子上,瓮声瓮气的道:“这里,一百贯,现钱,海盐,一万斤。”
突然,人群后面响起一声暴喝,紧接着,跑进来一群手持棍棒的高丽官差,呼啦将那高丽武将和带来的百多名士兵围住,接着,一名高丽官穿着官衣迈着方步走进来,在这人身后,跟着几个文质彬彬的人物。
那高丽文官傲慢的看看郑将军,没有去用高丽话回答,而是继续用汉话道:“姓郑的,我不管你有千般缘由,不买官盐就是重罪,来人,给我将这厮锁了。”
本来以为会有一场死嗑,然后继续在安州这个地方待上几个月,完颜乌禄甚至做好了被皇帝申斥的准备。谁能想到,一个害怕报复的高丽武将,竟然为他打开了城门,也打开了通向高官厚禄的大门,惊喜之下,乌禄对郑仲夫连连保证,立即会向皇帝保举这位“深明大义”的义臣。
反复的权衡了半天,乌禄终于下定决定,在三月二十一号夜间,发布了退兵的命令。
越海没刘管事那般害怕,与二崩子等人挺身站在原地,看着越来越近的高丽武将,面沉如水,但是在心里也好似沸腾的水一样,不断的提醒自己:老子是大宋商人,老子是大宋hetushu.com.com商人……
女真军看似不少,三万五千人马,几近两万的阿里喜,还有四五万民夫,浩浩荡荡的十万人,可是,一路上这里驻扎一些,那里留下一部,能走到平壤城下的,也只有两万五千将士,一万阿里喜,四万民夫,用这些人攻下有坚固城墙和完备攻守器械可以依持,背靠了大同江可以源源不绝得到增援的平壤,那几乎就是一个玩笑。
“住手!”
送走了狂喜的青妙等人,刘管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李光宗交代的任务,这下可以回家了吧。谁知道,二崩子小心的提醒,只靠一群人办事怕是不够稳妥,不如试试去南面,能不能再找到一些可以卖出海盐的渠道。
平壤毕竟不是普通城市,那是高丽王室经营了几百年的西京,与开城京一样,城里有完整的一套东西两班臣子,守城的军队更是达到了万人规模,虽然之前向安州等城陆续输送了三千人,此时城中还有七千多士兵,和几近十万百姓。
不仅仅是女真兵,军中的阿里喜,民夫,甚至是守卫乌禄中军的汉军,都开始想家了。可是,朝廷的旨意还没下来,皇帝的意思也不知到底如何,完颜乌禄除了许诺厚赏外,再没别的法子,面对一天比一天少的粮草和军资,乌禄都不知道自己的赏从哪里来。
那姓郑的高丽武将的汉话显然不大灵光,张口结舌的叽里咕噜的说了好些个“斯密达”,有懂得高丽语的通译在越海和刘管事耳边翻译,那郑将军说自己的大军即将驻扎安州,军中粮食和食盐都不足,军士的军饷不足,这才出此下策。
顾不得惩罚高丽人,也顾不得干一些爱干的事情,完颜乌禄仅仅留下一个猛安驻守安州,随即以郑仲夫为前导,大军向南滚滚推进,乘着高丽人完全没有防备的功夫,很快夺取了肃川和顺安两座城池,当金军的前军兵锋距离平壤只有五十里的时候,平壤的守臣和军民这才如梦方醒,凄厉的警钟在城市上空回荡,无数驴车牛车从四门奔出,到后来,是守城的西班武臣断然下令封闭城门,这才挡住了这股溃逃之风。
送走了奏章后,乌禄试探着攻打了几次平壤城,除去在城下丢了几百名阿里喜的尸体,他什么都没得到。既然这样,他就没了强攻的心思,每日坚持派人在平壤三面挖壕沟垒土墙。这时已经是三月份,平壤又是靠近那面临着大海,土地早已解冻,挖起来倒也不难。
一面派郑仲夫火速回去安州调查事情始末,完颜乌禄https://www.hetushu.com.com一面悄悄招来自己的亲信,开始布置退兵的事。不过,这事办的十分隐秘,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事一旦在军营里传开,就会让仅存的一点士气完全丢失,让撤退转眼变成一场大溃退。
退兵,保住手上的军队?还是选择继续围城,迎来一场大败?
就听金富轼惨叫一声,整个人倒在了地上,但是,与刘管事猜测的有些出入的是,金富轼没有血溅三尺,只是歪着一个膀子倒下。原来,郑仲夫仅仅用刀背砍下去。
等到仓库中的海盐卖光,越海带上所有人,连车子都顾不上装船,连忙跳上一条内河船,匆匆开船向着南浦行驶。
就在郑仲夫紧张的准备安州守备的时候,突然从后面传来一个消息,高丽朝廷新任命了一位安州的地方官,据说是来“协助”守备安州,那个人名叫金富轼。
很快的,郑仲夫传回消息,安州的事情已经解决,杀了几个阴谋者,安州就完全稳定下来。
突然,在围城半个月后,乌禄接到了一份紧急奏报:后方不稳,安州的百姓在酝酿暴动。
看着正在购买海盐的武将,那高丽文官用鄙夷的目光瞭上几眼,双眼翻翻着鼻孔朝天的傲声指责那个武将:“郑将军,你竟敢不买官盐,而买这些来路不明的私盐,你可知道这是大罪么?”
连续二十几天下来,面对着坚固的平壤城,金军没有半点动作,每日里除了挖土就是无所事事了,这些猛安谋克兵被人从家中征发出来,已经是超过了四个月时间,连个新年都没能和家人一起过,加上所有人的家眷都被送去了北京大定府境内,虽然偶有家书送来,却不知道家人在新的土地上过得如何,分到的土地又怎么样,最后就是他们托人捎回家中的饷银,是不是真的送到了?
旁边的官差吆喝一声,举起木棍就要冲上来。
且不说破浪号从平壤向开京甚至高丽半岛更南端行驶,那郑仲夫带着海盐回到军营,吃了半个月淡食的士兵们,发出了一阵暴雷般的欢呼。
于是,走投无路的郑仲夫,连夜射出一支箭信,当天夜里,他亲手打开了安州城门,放女真兵进城。安州城失陷。
那个姓郑的将军脸色极为难看,指着文官又是一通斯密达,大意是说:金富轼,你不要欺人太甚,谁不知道你们金家把持了西京的盐价,硬生生把官盐的价格定到一百文一斤,大家都多少日子没吃到盐了,今日大军开拔即将去前线,谁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难道要将士们吃不饱肚子,甚至只能吃淡食去和女真人玩命?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