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作者: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253章 天差地别

第253章 天差地别

憨厚大叔连忙从怀里抱出一块方帕,小心翼翼的掀开,却是几张白面馍饼子,轻轻递了过去说道:“娃子,快些吃吧。”
“滚,没你什么事。”一把将三娃子推开,憨厚大叔瞪眼说道:“这是给娃媳和娃娃的。”
小儿悲啼、鸡鸣犬吠,乱七八糟、眼花缭乱,真是似曾相识的场面啊,扯开嗓门,以熟悉的乡音腔调嘶吼了片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外甥,甥舅两人抱头痛哭好半天,诉尽旱灾来时的悲苦,良久之后才抹泪停泣。
“三娃子,你爹娘呢。”揉了下泛红的眼睛,憨厚大叔翁声询问起来,不问还好,一问三娃子眼泪又冒了出来,其中原由不言而喻。
怎么好法憨厚大叔也没有说清楚,但是出于对亲人的信任,考虑了下,三娃子还是决定拖家带口跟着舅父离开,绕着杭州城墙走了半圈,几人就来到目的地了。
“来这里的谁不是家里遭灾的。”衙役有些不耐烦,将牌子抛回给憨厚大叔,轻轻挥手说道:“带他们去备案领牌,还有告诉他们这里的规定。”
“舅,这是白馍面饼。”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三娃子走近憨厚大叔,悄声道:“你……”
三娃子不好意思的摸了下脑袋,匆匆忙忙的挤进人群之中,好半响才艰难的一手抱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身后还跟着个双手抱着还没有断奶婴儿的小媳妇。
旁边几个官员当然明白范仲淹在说什么,悄悄对视了眼,也不好应声https://www.hetushu.com.com,一边是乱七八糟的场面,而这边却是井然有序的场景,谁是天,谁是地,一目了然。
小媳妇接过面饼,怯生生的看着三娃子,自己倒不要紧,可是不能让老婆孩子都饿着吧,这时候还要什么面子,三娃子微微点头,小媳妇见状,连忙取来碗和水,将面饼泡糊,细心的喂着婴儿,不时朝憨厚大叔露出感激的表情。
三娃子心中情愿,但还有些犹豫,轻声说道:“舅,听官人们说,让俺们待在这里别乱动,待会会有人发放粮食。”
小孩子能懂什么事,见到有个和颜悦色的大叔递来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饼子,纯净清澈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特别是在饼子已经塞到小手的情况下,哪里还能忍得住,立即张嘴撕咬起来,吃得不亦乐乎。
然而这些人能有什么经验可言,只是将流民胡乱的安置在一堆,随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立即厌恶似的拂袖离去,留下大批茫然不知所措的灾民,没有人管理调度,场面岂是一个乱字能说得尽的。
“下官没有异意。”静了片刻,有个官员站出来说道,其他的也就罢了,那个修官舍的建议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要知道官舍可是自己和家人住的地方,谁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条件舒适些,冲着这点,自己肯定要支持,况且又不用自己出钱,为什么要拒绝。
轻轻回身,也看不出范仲淹是喜是怒m.hetushu•com.com,只听他轻声说道:“诸官,楚知县递上来的折子各位都看过了,觉得如何?”
杭州城墙之上,遥望着置流民的地方,范仲淹淡声说道:“几步之隔,却是天差地别的景象。”
“走,先随舅回家,有什么不明的,再与你细说,你家表兄表弟可是时常念道着你呢。”憨厚大叔笑呵呵说道,说到那个家字时,心中感触难言。
“估计娃娃儿是饿了。”憨厚大叔笑道,忽视见到三娃子和小媳妇脸露难色,心中顿有所悟,瞧他们面黄肌瘦的模样,显然也是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大人都饿着,能有什么奶水喂娃。
“为了百姓,岂能因为害怕责问而退缩。”范仲淹轻声说道,这么崇高的口号压了上来,那人自然不能说是,乖乖退了下去。
一大片空旷之地,整整齐齐的搭建着百多间或用稻草,或用竹木造成的棚子,棚子固然简陋,但也能摭风挡雨防晒,每个棚子中都有人居住,还摆放着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衣裳袄被之类的物品,似乎与寻常百姓之家一样。
“我可怜的妹子妹夫啊。”呆了下,憨厚大叔惊天动地的吼了起来,真可谓闻者伤心,听者落泪,逃难而来的流民哪个没有伤心之事,顿时之间纷纷陪哭不已。
“舅,……”从书吏那里出来,手里拿着块一一七五的牌子,三娃子满头雾水,一时之间却不知道应该先问什么才好,但是不管如何迷糊,背和_图_书后的一斗米粮总归是真实的。
无礼外甥今年才十七八岁,检察三个小孩都是带把的之后,憨厚大叔嘴巴咧得大大的,笑不合拢,连声叫好,大手狠狠的落到三娃子肩膀上,啪啪作响,古代可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将多子多孙视为福气,恨不能找个种猪成亲,一胎生十七八个以上。
询问了几句何涉的情况,过了片刻,范仲淹似乎有些兴味索然,轻叹了下,挥了下手,楚质也随之识趣的告辞离去。
刚刚走近,就有一个衙役冒了出来喝道:“什么人,有没有牌子。”
“舅,这里是什么地方?”三娃子目瞪口呆说道。
“那是自然,所以又要烦劳楚知县了。”范仲淹微笑起来。
“收拾一下,跟着舅走。”憨厚大叔大包大揽说道。
“别信他们。”憨厚大叔压低嗓门说道:“俺带你们去个好地方,那里要比这里好。”
“回差大人的话,这是俺的亲戚,也是家里遭了难,来……”憨厚大叔解释起来。
钱塘县这边,经过多日来的管理,对于如何管理安置流民,胥吏们的经验十分丰富,么喝几句就把乱蓬蓬的流民调动得井然有序,而仁和县辖区内,因为张元善到各地去视察河流情况,安置流民的事务自然落到主簿和书吏们身上。
“听大恩人说,这里叫什么临时……安置……区域之类的。”憨厚大叔含糊说道,扯着三娃子一家向棚子走去。
这个时候,没断奶的婴儿似乎见到父亲被人揍了,和*图*书哇哇的放声大哭起来,小媳妇连忙柔声轻哄,可惜却不见效。
流民之中,老少妇孺固然占了大半,但是青壮也不在少数,杭州城只有三处官舍衙门,除非是推倒重建,不然只需要二三十人,花几日时间就能修葺完成,毕竟不是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好办事的,衙门固然宽敞,但是也不能一下涌进两三百人啊。
然而还有官员心有疑虑,轻声说道:“太守,据下官估算,城外灾民已有三四千人,陆续而来的不计其数,只修几处官舍衙仓,怕是雇用不了那么多人吧。”
杭州城放粮赈灾的消息如同春风一样,顷刻之间传遍各县乡村镇邑,成群结队的流民纷纷涌来,仿佛在一夜之间,杭州城外就聚集了数千避灾的流民,这个时候,有准备和没准备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流民之中,总有些亲戚朋友的存在,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同乡、同镇、同村或者久不见面的亲戚好友某某也来了,不知道还好,知道了总要过来问候几句吧,就好比现在,有个憨厚的中年大叔来到仁和县安置流民的地方,立即愕然起来。
瞧三娃子那神态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憨厚大叔顿时怒目而视说道:“别胡猜,你舅是那种人吗。”
艰难的咽了下喉咙,三娃子摇头说道:“舅,不用了,俺还有……”
“明白,明白,谢谢差大人。”憨厚大叔说道,朝三娃子几人使了个眼色,匆匆忙忙的向里面走去。
不管惊吓住的三娃子一家https://m•hetushu.com•com,憨厚大叔十分熟络的从贴身的怀里掏出一块方寸大小的木牌子,牌子上还刻有些字样,编号为一二五,恭敬的呈了上去。
同僚一场,彼此的心思岂能瞒得过去,人心相同,自然又有几个官员站出来附和,表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应该尽快行动。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妥,出来提醒道:“太守,以工代赈固然可以一举两得,但是所耗费的钱粮不在少数,事后怕会受到朝廷责问。”
意动不已,可是犹豫了片刻,三娃子摇头拒绝道:“舅的好意俺心领了,可是俺家还有三四口人,不能拖累你啊。”村民纯朴,知道大家都是避难的,彼此都不容易,怎么能够给人家添麻烦。
接过牌子,仔细掂量了翻,核实无误后,衙役指着三娃子他们说道:“他们呢。”
引着三娃子几人在整齐划一的棚子中穿行,片刻功夫就来到了憨厚大叔家里,所谓的家,其实也是个棚子,连门都没有,只是挂着个草帘子,听到憨厚大叔的叫唤,家人连忙迎了出来,又上演着一场情深似海的悲伤戏剧。
良久之后,憨厚大叔幽咽说道:“娃子,你受苦了,以后就跟着舅吧,只要老舅还有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你饿着。”
楞了下,憨厚大叔明白过来,报怨说道:“你这娃子,成亲生娃也不给舅捎个口信,还不快将娃娃儿带来给舅姥爷看下。”
“当然不是。”三娃子连忙陪笑道,唉,村里人就是纯朴,这样说就是承认自己有这样猜想过。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